哲学家罗素在谈到幸福时说道:“幸福,显然一部分靠外界的环境,一部分靠个人自己。”当下,很多老师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感,幸福指数越来越低,我想跟老师们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和老师所在学校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外部环境的好与坏,往往不是老师自己能够决定的。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面对繁忙的教学工作,面对不胜其扰的非教学工作负担,面对现实种种的不公与喧嚣,我们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失,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做一个精神上的治愈主义者。
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妨学学苏东坡,学学他身上的治愈主义精神。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波折的,但是他却常常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自我开解,自我治愈。做老师,也要学会自我治愈。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他的身上,有三点值得我们做老师的人学习。
一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执着。教育是一份需要理想和激情的事业,否则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我们要学习苏东坡身上的理想主义,把教师这份职业看成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不要轻视自己,更不能自暴自弃。一名教师,即使能力有限,作用有限,能保持思考,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在整个教育中起作用;能保持风骨,对事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有可能影响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成才。
甘于当一名教师,安于当一名教师,乐于当一名教师,不太看重名利,不被职称束缚住自己的教育追求,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研究教育,不断地进德修业,在推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成长,也许这才是每个教师最好的归宿。
二是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淡定。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情感的劳动,教师的情绪也极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起伏不定。面对个别冥顽不灵的学生、胡搅蛮缠的家长、官僚主义的领导,我们都需要一份心平气和的淡定。
我们要处理好和学生、家长及领导的关系,秉着真诚、善良、包容的原则,不冲动,更不能歇斯底里。我们要学会排遣工作中的负面情绪,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失,不内耗也不内卷,始终对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对他人保持友善的期待,对未来保持乐观的追求。
三是忘却营营的洒脱。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似乎都身不由己,特别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领导负责。但是,我们如果想要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我们就必须要为自己而活。工作固然重要,但比工作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叶澜教授说:“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使自己活得像个人,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只会听命于他人而没有尊严、自由和幸福的工具。我们必须找回真实的自我,丰盈自己的生命,在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路旁插着一个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美学家朱光潜评论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这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我们当老师不也是如此吗?
教育需要闲暇,教师需要时间,学生需要自由。面对当下的教育现状,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精神上的治愈主义者。让自己在繁忙的间隙适时地慢下来,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遇见人生的丰富华丽和诗意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