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悦,初来乍到,请多多包涵。
最近一百年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还有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格林的《恋情的终结》等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但是我想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繁忙,大部分的人应该是没时间一本本看过来的吧,所以今天小悦就把小悦看过的觉得很棒的书分享给大家哦。
悦读001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拉丁美洲文学爆发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优秀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
其中影响世界整个文学走向的便是下面小悦要跟大伙儿分享的一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而他最著名的作品无疑就是《百年孤独》啦。
1982年马尔克斯凭着《百年孤独》,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大概是诺奖史上,最最最最没有争议的一次。
▲加西亚·马尔克斯
正因为马尔克斯的影响,中国诞生了第一位诺奖得主——莫言。他在翻看《百年孤独》曾说:我知道怎么写小说了!
大部分人看马尔克斯的书,应该都是从《百年孤独》开始的。
很可能刚看了一个开头,然后就是这个表情——
然后就留下了两个印象——
第一,就是人名比新疆小哥的名字还要难记,
第二,就是人物关系比航母说明书还要复杂。
网上有很多人整理了《百年孤独》的人物关系图谱,
书里不仅讲了布恩迪亚家族整整七代人的故事,
而且这个家族老是喜欢取重复的名字,光是叫奥雷里亚诺的人,两双手都数不过来!
命运还都特别诡异……
比如伦乱生下的第7代奥雷里亚诺,一出生就长着猪尾巴,被蚂蚁给吃掉了!
▲《百年孤独》人物关系图谱
小悦建议你先别看这张图了,以免对马尔克斯的书产生心理阴影……
我们常说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一段非比寻常的生活经历。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如此,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亦是如此。书中所呈现的错根复杂的庞大家族关系其实是有生活原型的!正是来自马尔克斯本人的家庭。
在马尔克斯的家里,他的母亲一共生了十多个子女,然后父亲还在外面生了四、五个私生子;然而他的母亲仍然把私生子们也接回家,组成了十几个孩子的庞大家庭。因此也就有了《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跟17个女人生了17个男孩这件事,有了这么一个生活原型,
似乎也不那么“魔幻”了吧?
在小悦看来,马尔克斯这么多本书,不止是只写了一个故事,
更是只讲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孤独。
《百年孤独》里,布恩迪亚家族经过了六代人100多年的延续,
最终全部成为了孤独的人,一生与孤独为伴。
孤独,正是马尔克斯一生的主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很多当代作家读了马尔克斯的小说,才真正走上了写小说的职业化道路!
小悦举个栗子:《百年孤独》在小说开头这样写道:
“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由于这个开头太过经典,以至于无数后辈作家,都要不厌其烦地模仿这个开头——
“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
——莫言《檀香刑》
“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的是他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
——陈忠实《白鹿原》
这句话究竟有什么魅力,值得各路作家纷纷效仿?
文学家早就分析了一万遍,一般的标准答案可能会这样说——
“这句话里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而且非常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但小悦看来,这个开头的好,不是这样可以量化的东西,
而是里面有一种关于时间与回忆的魔法。
小悦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好像是穿越了生命中时间末梢的一些碎片化回忆,
直接回到了一个细节得不能再细节的时间点上。
而那个点,就是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某个本源时刻。
而这就是马尔克斯的写作哲学!
“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马尔克斯
这种孤独,就像是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小说,听了一首很有味道的歌,
亦或是品尝到一道前所未有的美味。
但当你想把它告诉别人的时候,说不出那种感受,这也是我悦读第一期最想分享给大家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