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57.学习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57.学习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作者: 金兰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2-14 19:43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天,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他的好友王正之设宴为他饯行。

面对朋友的劝慰,看到明媚的春光,作者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长期被朝廷闲置,频繁地调来调去,自己光复河山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因而万分感慨地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国事的忧虑和不得志的沉重而烦闷心情。

四季之中,春秋最易撩动人的情思,所以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多有伤春怀秋之作。辛弃疾的这首词,时值暮春之际,朋友置酒相送,看到风雨阵阵,落红满地,想到国事飘摇,自己前途渺茫,不由感怀万端,于是由春景触动春情,有感而发,把词人的忧愤、伤感、哀愁、焦虑、苦闷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之上片,以“春景”入笔,表达了诗人惜春、留春、怨春的动态心理变化,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惆怅伤感和哀愁失落的心绪。词之下片,通过几个典故的运用,表现了作者被压抑的苦闷,和对统治者消极抗金的不满。

和辛弃疾同时代的另一个词人王观也写过一首著名的惜春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也写得情致绵绵,我们不妨把这两首词对比着来欣赏,对古人惜春恋春之情怀的认识可能会更深一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7.学习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ks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