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演讲写作
高效能人士 第八章 知彼解己

高效能人士 第八章 知彼解己

作者: 大成小栈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23:47 被阅读0次

—— 同理心沟通的原则

沟通
概述

知彼解己,前提是内在的品德人格是受人尊重的,然后你有理解他人能力,帮你建立充满了信任沟通环境,你可以利用你的逻辑来沟通以达成共识。

1. 先诊断 再开方

如果一个医生只看到病人,就直接开药方,那一定会出现纰漏。因为他没有了解病人的病因、现状等。

2. 同理心倾听

和人沟通,前提是先足够了解对方,了解要沟通的事情或者内容。同理心倾听是以理解的目的的倾听,是一种对人的做法或看法表示理解,但不一定认同或赞同,只是在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去沟通达成共识。理解对方可以让对方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容易产生信任,给沟通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提供“心理空气”,极具治疗作用。

同理心要区别于同情心,同情心更倾向于判断、认同,并以此来表达情感。
主动型和回应型倾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倾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3. 自传式回应

大部分人倾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以下四种“自传式回应”:

  • 价值判读——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例如:

  “是的,我知道你的感受。”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的经验是……”
//  实际上,倾听人根本就不知道讲述者在想些什么,他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全世界

书中给出的例子十分棒,注释文字为孩子的心里过程: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父:“怎么回事?”  //父亲有兴趣听,这是好现象。
子:“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我在学校有了问题,心里好烦。
父:“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 //哇!又提当年勇了。我可不想翻这些陈年旧账,谁在乎他当年求学有多艰苦,我只关心我自己的问题。

“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挺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 //时间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但愿我说得出口,把问题摊开来谈。
子:“我已经耗了10年了,难道那些X+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
父:“修车?别开玩笑了。” //他不喜欢我当修车工,不赞成休学,我必须提出理论根据。
子:“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乔伊辍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用啊!”
父:“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悔就来不及了。” //糟糕,又要开始说教。

“你不会喜欢修车的。”  //爸,你怎么知道我的想法?
“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子:“我不知道,可是乔伊现在很成功。” //他没有念完高中,可是混得很不错。
父:“你尽全力了吗?” //又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但愿爸能听我说,爸,我有要事跟你说。

“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唉,又转个话锋,我想谈我的问题。
子:“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 //我是有根据的,不是信口雌黄。
父:“你知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你妈和我牺牲了多少?” //又是老一套,想让我感到惭愧。学校很棒,爸妈也很了不起,就只有我是个笨蛋。
“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
子:“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 //你们根本不了解我。

父:“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  //问题不在这里,爸,你根本不明白,讲也讲不通,根本不该跟你谈的。
子:“爸,唉-算了,多说也没什么用。” 

倘若父亲以同理心倾听的方法来回应: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父:“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 //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子:“对,学校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 //嗯。。。。。。
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父:“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
父:“你不想让你妈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传达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倾听。

父:“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子:“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几个晚上!”
父亲意识到这是情绪性反应,又恢复同理心倾听。
父:“补习的代价太高了。”
子:“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父:“你不想食言。”
子:“不过补习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时间。”
父:“你其实很想多下点功夫,又担心补习没用。”
子:“你觉得会有效吗?”

孩子又恢复了理性,父亲则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须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有时甚至不必形诸言语,仅仅一份心意就足以感动对方。

同理心倾听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倾听。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注意,同理心倾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同理心倾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

4. 解己

解己就是让别人理解自己,这就需要良好的表达自己。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
  • 感情指的是你的同理心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
  • 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来让别人理解自己。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

5. 表达技巧

当你清晰、具体地表达想法,最为主要的是,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表达,那么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下次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就算他们不愿意向你吐露自己的问题,你也要感同身受。你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受到的伤害,并作出回应——“你今天心情不好”。也许他们会沉默,但没有关系,你已经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不要太过心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对方。在你能够感同身受之前,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向你吐露心声。你要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并表示理解。你应该睿智、敏感而又头脑清楚,并能够抛开个人经历。

“我们之间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进步的障碍,而是通往协同效应的阶梯。”

切记,知彼解己是先知彼后解己。

6. 刻意练习
  1. 试讲一下上面的父子对话

  2. 测试图

测试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 第八章 知彼解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nb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