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一次听相声时,郭德纲说过一句话,你会说话我会说话,为什么你花钱来听我说话。
是啊,人人都有一张嘴,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表达。
有一个好的嘴皮子,一个好的口才,不仅能养家糊口。还可以发家致富。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要求,能掌握基本沟通的方法。在工作中少一些磕磕绊绊,把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就是一种很好改变。
在我们日常的沟通中,最大的误解就是误以为懂了,其实并没有听懂。
职场中的沟通,不是为沟通而沟通,也不是为说话而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听懂问题,听懂对方说什么,要什么,条件是什么,不满意什么,就是一场顺利的沟通。
沟通的起点就是学会倾听。
倾听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怎么精准倾听,彻底听懂对方的意图。
第二,建立初步的信任,让对方知道我听懂了。
第三,基于沟通的内容,如何给对方回应,让沟通真正开展起来。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当面对领导布置工作,或下属要求指导意见,作为一个会倾听别人的人,不仅要听出别人话里的意思,还要听出别人话外的意思,就是要学会听话听音。
这个难度确实有点大了,所以要学会这个技能,就要掌握一个叫结构化倾听的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把听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① 对方称述一个什么样的事实,事实。
② 对方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情绪。
③ 对方期待我做出的行动。
用一个公式表达:
结构化倾听=事实+感受情绪+对方期待的行动。
说真的,在中文语句中,表达用词中有很多的模糊地带,它会随着场景,人物的关系不同而不同。
比如说让外国人最烧脑的东西两个字的含义,你替我拉个东西,你是个东西,你不是个东西,你真是个坏东西 ,你真是个笨东西,你这个小东西。
可以说结构化倾听,看着简单,但在好多时候,我们情绪和事实分不清楚,如何取出二者呢?这里提示一下,如果句子中有情绪方面的路标词,比如说:“总,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等。有这些词出现在句子中,就说明对方不在陈述事实,而是在表达一种情绪。
学会这个结构化倾听,可能就几分钟的时间,但是要真正的精通,就需要每天有意识把沟通过程的话语收集起来,列出结构化倾听的三角,不断的复盘,做一个21天习惯的养成,达到像自动化程序一样,在潜意识状态下完成结构化的分类,内化为类似肌肉本能的反应。
总结一下,结构化倾听就是为了让你通过结构化倾听的方法,区分对方表达的事实、情绪以及诉求,彻底明白对方的意思。
在训练的过程中,还有两个小工具可以利用,一个就是在记录的工具笔记本,把对方表达的情绪,事实以及期待,用记号或者用三种颜色的笔区分记录,在电子化记录的时代,为了方便提高效率,用平板、手机也可以,在上面下载安装,一些笔记软件,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云盘记事本等等都可,同样可以起到效果。
另一个工具就是使用录音笔,或者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可录音转换文字的 App工具,这样可以弥补记录方面的信息缺失,更利于复盘,当然了,录音时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说两句话,在别人嘴边的一个话筒,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如果录音不是为了不可告人目的,悄悄的学习一下也是可以的。
资料来源:《沟通的方法》脱不花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