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家乡一公众号文中说,南园桥头的桂花开了。图文并茂,是那么亲切;又见朋友圈中有人发家乡乡村的图片,金黄的稻田,架上挂着熟透的南瓜。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家乡,想念家乡的秋来。
南园桥是家乡衙前河上的一座斜拉单拱桥。位于县城城东,属较先开发整合的一块区域。每当夜晚,南园桥灯光旖旎,弧形的桥身倒映水面,如一架飞落人间的彩虹。
侵删桥东头就是早先的南园畈,现在变成了城镇模样。过桥后即是一个大转盘,转盘的西侧有一处露天亭园。亭园中种植着许多桂树。
九月的家乡,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秋天。桂花开了,香气怡人。晴好的白天,有许多的老人在亭园里打牌,闲坐,晒太阳。到了晚上,有时会有一支民间乐队,三五位老人,拉着胡琴来这里唱着黄梅戏。
悠扬绵柔的曲调,声情并茂的演唱,桂花清雅的花香,自由舒心安乐的氛围。引来许多人众,来这里听戏游玩。
我特别喜欢二胡的琴声,柔和绵长深情。弦丝每一推一送,发出的弦律,像是从心里面唱出来的。尤其配上黄梅调,那感受真的是令人醉了,软了,痴了。胡琴,黄梅戏,桂花,再加上一轮圆月,小城秋天的夜晚,真是别有洞天。
去年在家时,时常去南园桥畔走走。站在桂花树旁,望着缓缓向东流的衙前河水。时光如斯。旁边的竹篙尖公园,也种了许多桂树。拾级登顶之上,大半个县城尽收眼底,一幅正在建设发展中的小城已初显模样。
原来,生活过几十年的地方,一直被忽略。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岁渐大的缘故,这才发现家乡也是如此的美。自然,朴实,闲适,慢节奏。
谁不说家乡好呢!尤其是对于多年漂泊在外的人来说,乡愁深深压在心底,却又无处不在。
当见到丰收的稻田,架上的南瓜,又把我带回到原始又朴素的乡村。
九月中下旬,家乡基本上开始收割稻谷。辛苦一季的播种,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母亲说过,过了重阳节,不是雨来就是雪。意思是要趁天气好,早点收割。就怕收割不及时,到手的稻谷要烂在田里。
母亲为此着急的心情,也亲自下田收割。收割稻谷是件辛苦的活。先是把它割倒,再一把一把拿在手上,紧握住向“笏桶”(木板制作的,四方五面体结构,口宽底窄的农用具)板上甩打,谷粒得以脱落到“笏桶”里。然后铲起谷子,装入箩筐担回家,还要晒,扬碎尘瘪谷,直到最后碾成大米。
如果稻田后期排水不到位,或本就是积水的田,收割增添了难度。人站在水田里,总没有干燥的田里舒服。移动笨重的“笏桶”时也增加了阻力。这样的活,男人干得腰酸背痛,更别说是女人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些年月收割稻谷的情景。有的人家会请人帮忙,自己家里,往往是儿女父母齐上阵,前后三四天时间,用“粒粒皆辛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只有到了全部收回到了家,才见到母亲安心的笑容。
想念家乡的秋田里收割稻谷,地里还得收玉米,红薯,芝麻,花生,还有冬瓜,南瓜。冬瓜霜后的好吃,南瓜在家乡俗称北瓜,一南一北说的是同一样东西。也奇怪为什么这么叫?可就这么沿袭下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点不假。也正是农家忙碌的季节。收割后的田野,原先金黄成熟的景象不见了,田里剩下浅浅的稻禾茬。过不多久,从中长出浅绿的嫩苗。牛也闲了,在田边放着吃草,鸡鸭也过来寻散粒的粮食吃。地里翻整过后,要种上冬小麦,一垅垅齐整整的一片片一块块。这里是田园乡村,一派秋天的景象。
秋天,于家乡,总是浓墨重彩,不仅有忙碌收获,也有乡村不一样的风景。家乡的秋,最有个性,特点鲜明。尽管秋,有一种让人觉得是步入萧瑟冷寂的开始,可我还是喜欢秋的别有不同,更是喜欢家乡的秋天。因为,家乡的秋比任何季节都多了一份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