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多久开始需要朋友?
从一岁开始。
在我看一个关于有没有必要扮演动画人物哄小孩回答的时候,有一个回答说:“小孩子在一至三岁会虚拟出一个朋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人的想象只能基于事实,基于日常所见,正如《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的提醒一样,我们贪图我们能看见的东西,道理也适用于小孩子。
2.为什么小孩子需要虚拟出一个朋友?
用于陪伴,父母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身边,当满足了生存所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需求 当然非独生子女,这个对象就是其哥哥姐姐,小孩子会想跟屁虫一样跟着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在小孩子眼中是食物工具人,也会模仿,我也想不通一些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幼崽(比如猩猩幼崽,狮子幼崽)学习不是通过对父母的模仿,而是与同伴之间的游戏。
3.对婴幼儿的教育有什么建议?
我们贪图,会贪图看得见的事物,我们恐惧,恐惧未知的事物突然到来;
在小孩子还没有认识字的年龄前,他更多的是注重动画中人物的动作含义,而不是字幕;
小孩子动画片尽量不要看国产,如果小时候没有接触过英语,在学习英语时候,就会害怕英语,小时候就了解一些英语的基本意思,那么他就不会害怕英语;
虽然现在在降低英语的分数比重,好的电气设备基本上都是日本,欧洲产的,他们肯定是基于本国语言研发;
国产动画片的对象是六七岁以上的儿童,主要目的就是消耗时间。
只不过现在小孩六七岁都在玩王者与和平精英了,还保留看动画片的习惯都太稀少了。
4.对校园欺凌有什么看法?
校园欺凌是人类社会与人性的体现,人性没有善恶,而是本能,繁衍焦虑在校园中体现就是早恋,这是本能;
进化本能在校园中的体现就是校园欺凌,欺软怕硬源于我们基因中的幕强倾向,幕强倾向源于进化追求。
所以早恋与校园欺凌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减轻造成的悲剧,比如性教育的普及与学生必要的心理干预。
5.社会性死亡是什么?
区别于自然死亡,人慢慢与社会脱节。
在我看来是信息流的枯竭,人是一个信息处理,交互的系统;
人需要信息的交互与信息的处理,前者需要兴趣与金钱来支撑,后者需要思想的升级与时代同步。
信息流的枯竭意味着信息交互行为的减少与思想的落后。
不光是退休后的老年人有可能会信息流枯竭,主要是因为思想上的落后与必要交互行为的减少,没有工作了,和那些人玩,玩什么都是问题。
失业之后的城市蹲族也是,因为没有财力去支撑信息的交互行为(外出游玩)。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有其天性与发育周期,父母只能引导,不能控制与改变。
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工作并不是一切,就算是城市蹲族,他们在互联网也能建立联系沟通信息。
自信是最珍贵的礼物,很多时候不是你不能,而是你认为自己不行。
一个人面对多次失败,会产生过度的自责与自卑,包括城市蹲族与三和大神都是习惯性失败的产物。
加上中国打压式教育,只不过这一代年轻人有宅下去的资本,互联网使得居家办公成为可能,得益于计划生育,人与人的竞争减轻了,劳动力供需关系发生改变。
《三和大神与城市蹲族——传统下的失败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