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陪孩子读书也有十多年了。
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余年里,陪读陪的不光是体力精力,也是耐心,更是成长。
孩子小的时候,他去学溜冰、电钢琴、儿童画、少儿英口语等等。在等候的时间里,我一般是阅读、听书、散步、健身,顺带着逛逛超市和街边店,多站式购齐孩子和家庭衣食住行一应所需的用品。
后来孩子渐长,我陪读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了,陪读的主题也逐渐从“我说了算”到“孩子说了算”,视孩子的需求而定。
所谓家长“自说自话”的时代去而不返。所有大小决定,只能在不断调整和“妥协”中求得共识。
总体是以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进而达到孩子和家长在目标、时间和精力上的“双赢”。
初中到高中以后,孩子需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所学的范围也逐渐超出了我原来的视野和领域。
这时候,陪读越来越不是陪读了,而是需要家长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和节奏。
甚至,仅仅是“跟上”已远远不够了,做家长的最好能在视野上略微提前打开一些、提前看得更远一些。
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这位家长是否情愿、有没有兴趣,生活都给了你很多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挑战或机会。
今天去了沪上较大的一家艺术教育机构。听一位二十五六岁的海归小姑娘老师侃侃而谈,受益匪浅。
我们这代人,毕竟离开校园已经很多年,虽然工作后也没有完全停止自我充电和学习。
但是,放在当前所有知识都在“互联互通”、并且呈指数级发展更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的知识结构就明显老化、知识更新远远不够了。
这样的情况下,有机会听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的小老师讲课,请她介绍一些最新的、非我所学专业的知识和内容,当然有收获。
今天听到的是一些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内容。
比如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看着老师演示介绍的一些生动的项目案例,颠覆了以往自己对于艺术的认知。
以前,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就是一种唯美的视觉方面的表现。今天却感觉到,在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里面,有更多实际上是以新技术结合个人独创性的思考,研究解决了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换句话是说,就是艺术设计能给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科技结合艺术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艺术于人的另一种功能,实用性的功能。原来一直以为是形而上的艺术,由于沾了些生活的“烟火气”,反而更加可亲近了。
只要有心有勇气,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总会有一扇新的窗户会为你而打开吧。
我们觉得世界很小,也许是因为一直没有勇气走出去。哪怕迈出一小步,世界往往会变得很精彩。
从现在开始,陪读的生涯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可能是家长和孩子最辛苦、最遇挑战性的时候,也是学到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时候。
这中间,家长和孩子在期望、方向和路径上将会存在不少矛盾,甚至冲突。
但是,矛盾和冲突也许往往就意味着一个学习嬗变的新契机。
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能看到更多的成果和成长。孩子的,以及我的。
(罗西写于2019年4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