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退学?想好了吗?”
“想好了”
“社会远比你想的复杂,生活远比你想的艰难,出了学校你能干什么,你会后悔的”
......
“你这是要辞职吗?嫌工资低还是工作太忙?”
“都不是,只是想回家了,顺便尝试做一些想做却没做的事。”
“要不再好好想想,以前我年轻时候也像你一样,但是后来很后悔为什么那么任性。你家那边我去过,环境不怎么样,工资水平也不高,还不如继续待着呢。”
“不用了,我决定了。”
“我是过来人,我跟你说这些是不希望你以后后悔。”
......
“你确定要结婚了?”
“是的,想好了。”
“我是过来人,结婚不是你想的那样,柴米油盐,两个家庭,你确定你能处理好?”
“我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但我没结过婚,感受不是那么深刻,结了婚才能体会到。”
“用你的婚姻当作历练,代价和结果你负责的起吗?”
“既然遇到个真心实意对我好的人,彼此相处很融洽,也都想好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我不觉得我在拿婚姻当历练,结局我们自己能承受。”
“你太年轻了,以后会后悔的。”
......
为什么当一个人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听到的不是鼓励,而是各种各样的负面建议,就不能给点积极的建议吗?既然决定做了,为什么还要用你的经验道理来给我分析后果,决定好的事情你再怎么分析怎能改变。我都没做没经历过怎么就可以用你的经历给我下结论。
当别人再跟你谈他决定要做某事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考虑过,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他已经决定好了单纯的跟你谈这件事,二是他还在犹豫不决,想得到你的支持与鼓励,让他更坚定去做。此时已经不需要你再去分析是否能做,那样只会加深他的犹豫。
个人拍摄举个例子,有两个孩子,双方父母都认识,一个孩子到了读幼儿园的年纪,父母A慢慢在孩子思想中植入幼儿园的概念,通过引导增加孩子的兴趣。在送孩子A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从幼儿园门口进入时两步三回头很是犹豫,这时父母A会和孩子说幼儿园里有很多小伙伴有很多玩具等等诱惑又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坚定的走进幼儿园。
而孩子B的父母觉得孩子年纪还小再等两年,当AB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孩子B听说孩子A在幼儿园的各种有趣经历之后,孩子B主动向父母提出要上幼儿园。父母B虽不想让孩子现在就去幼儿园但终究架不住孩子的哭闹。
再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B也面临同样的犹豫,父母B说:“当初是你坚持要来的,现在去不去,进去了今天就看不到妈妈咯,你要想好”。最终你觉得孩子B会选择进幼儿园吗?
我想大多父母对孩子用的都是第一种方式吧,直接鼓励让孩子去做,而不是告诉他进了幼儿园你就一天见不到妈妈之类的后果,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更加犹豫到底去不去幼儿园,让他想做却不敢坐。
你的亲人朋友决定做什么时来找你谈,是因为他觉得在你这里可以得到想要的鼓励和认可,他需要的是你的支持,你的可行性建议,而不是你所谓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个人拍摄每个人都有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青少年叛逆时期,父母说的道理并不是说他们不知道道理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就是不会从心底去接收。我曾有过多次“先知后觉”的经历,有段时间鸡汤文上瘾,恨恨的喝了一个月鸡汤,记住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但也只是觉得他们很有道理,文字很优美。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总有许多人“吃亏在眼前,才知老人言”。也许在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才会发现,原来父母说的道理是这样的。
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先知先觉,但也不要做后知后觉的那一个,因为后知后觉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总是有人把阅历、经验挂在嘴上,那么经验阅历不都是经历许许多多事情之后总结而来的吗?难道还是听了多少道理学了多少理论得来的?
现在你直接给一个只懂理论却没有经历的人谈道理讲经验,本身就是本末倒置,那将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我个人有一段很深刻的“先知后觉”的经历参考《都说丽江市艳遇之都,我却遇到大叔》,这段经历就是我做了一件本末倒置的事然后“先知后觉”最好的例子。
个人拍摄总是用自己的标准、经验来给别人一些负面建议,只会让别人止步不前,永远活在别人的经历里想做却不敢做。
当决定要做了,那么就得自己承当后果,就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小父亲话不多,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出门在外无论做什么,自己看着办。起初我不明白,甚至一度抱怨父亲对我不够关心。现在想起来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后果如何,都得自己负责。
所以,一直以来,我的选择,结果如何,再苦在难受都得自己扛。但在我做决定的时候,犹豫的时候,请多给我一点鼓励,你的鼓励比起经验道理更能让我感受到你的关心与支持,无论结果如何,你做的够多了,剩下的我自己来。
鼓励和赞赏是促使人成功最大的动力来源,请给你身边正在犹豫不前的人多一份鼓励。你的一句鼓励可以给予别人一份坚定,可能促使一次进步,可能获得一次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