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浮躁》贾平凹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c776d6e34b6ee1e0.png)
《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浮躁》是作者"商州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正如后来的《废都》及《秦腔》一样,该书已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36e59f1625710cce.jpg)
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小一号商州的芸芸具象便随着他的生活际遇而渐次展开。那是上个世纪最后10多年间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当时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无时不在牵动着中国政治高层和普通百姓的思维与心态。各种探索正处在起步期,各种机遇正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如同大河响起了冰凌碎裂的声音,人们敏感到新生活的浪潮已扑面而来。从金狗最初出发点的那个小村仙游川,到两岔乡,到白石寨县,乃至整个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破封闭后的亢奋与躁动。
贾平凹素有"鬼才"之称,他的小说看似平淡自然,实则诡异奇崛,鬼斧神工。
《浮躁》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体制的松动,旧秩序的动摇,人心点燃的希望,不屈的挣扎与奋斗……身陷于贫困中的人们,是如何渴望脱贫致富。
对现实的表现实际只是一个构架,小说在"改革"的现实表象下,隐藏着贾平凹过去一直苦心经营的"性情"。因为这些"性情"弥漫于其中,使得小说的韵味依然十足。这些"性情"总是有正反双重含义,它混合着圣洁/欲望、隐忍/放荡、合理/非法等奇怪的对立面,贾平凹的小说也因此能写出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因为贾平凹有能力透过现实看到文化和人性,他的小说总是以超出现实、不被现实所囿而高人一筹。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8c514676dabb954c.jpg)
贾平凹(wā),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
147.《你不是一个俗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24f52d240daa1007.jpg)
一、表达了一群不被世俗接受的人用痞子的方式进行相互调侃,他们讨厌做作,恣意嘲笑正统的虚伪的一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c40fe64412bd2571.jpg)
二、简介:
《你不是一个俗人》的作者:王朔, 发表于2011年11月17日。里面有个吹捧大师,此人名唤冯小刚。他带领于观、马青和杨重,以及丁小鲁、刘美萍一干男男女女为人们圆梦。
三、作者:
王朔,男,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中国内地作家、编剧。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等。
148《他人就是地狱》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18010c5427cc7d16.jpg)
《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自由选择论集》(醒客悦读)的作者让-保罗·萨特以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激励和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法国乃至全世界千千万万的青年人。
《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自由选择论集》(醒客悦读)的作者让-保罗·萨特以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激励和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法国乃至全世界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潮,让为人是其存在先于本质的一种生物,人的一切不是预先规范好的,而是在日常行动中才形成的。强调每一个人都可以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造就。每一个人都是绝对自由的,每一个人也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萨特的一切活动都是服从介入生活这个目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萨特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几乎是不朽的知识分子,因为他永不满足,永不调和。
——[意大利]莫拉维亚
萨特认为,人是一种欲为上帝的存在,人的处境是荒谬而富悲剧性的。不过,即使是在罪恶与失败中,人还是能够保持他的真诚而抗拒世界。
——[美]W·考夫曼《存在主义》
由于存在主义强调合理,强调主体自由,所以,存在主义也是对现代文明中把个体转变成像纳税人、投票者、公仆、工程师、工会会员等社会机能之一般趋势的反抗。存在主义代表自由人对集体或任何非人化趋势之反抗的重新肯定。
——[美]考卜莱斯顿《当代哲学》
人们将萨特视作存在主义流派的首领。存在主义为一部分青年奠定了生活和思考的准则。萨特也确实具有非凡的智慧,戏剧创作的真才和强大的罕见的辩证力量,因此他的名气久经不衰。
在许多方面,萨特代表着这样一个人:他从分析人的困境开始,转向进行改善世界政治性质的积极活动。他深信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因而进行探索,看看在什么事情上值得贡献出自己的一生,有什么办法把世人从安之若素的中产阶级酣林名唤醒。
——[美]L·J·宾克莱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d22d82decfb3827a.jpg)
萨特(1905-1980),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曾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产生深刻影响,且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萨特将他的存在主义解释为“生活和行动的哲理”,“自我选择”论即其基本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抉择,人的存在价值有待自己去设计和创造;他认为选择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无论处境多么恶劣,人毕竟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决定行为走向,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萨特的存在主义首先意味着独立思考和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象化地图解其思想、学说,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萨特文学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接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展示人们共同的生活处境,将人们面临的选择提到哲理高度来启发人们深思。特别是他的戏剧,往往将极限状态下的人生选择置于戏剧冲突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挑战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内容节选:《他人就是地狱》
在写《禁闭》时,我有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的考虑。就内容来说,如果我想以戏剧的形式来表现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那是因为我没有忘记我在德国战俘集中营里的感受,那时我时刻都整个地处于他人的注视之下,自然这就形成了地狱。就形式而言,我想考虑那些演员的要求,他们不能容忍别的演员有比他们更多的台词。所以我就想把剧中的人物始终放在一起。
每当我写剧本的时候,总少不了意外的原因和深刻的用意这两个方面。偶然的原因是,当我在1943年底和1944年初写《禁闭》时,我有三个朋友,我很想让他们演一出由我写的戏,而且对他们一视同仁,决不优待任何一位。这就是说,我要他们时刻都留在舞台上,因为我心里想,如果有一个人离开了舞台,会想,在他不在的时候,他人会有一个更好的角色……所以我想让他们谁也不离开谁……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9b873c9b2bbc67ad.jpg)
《他人就是地狱》摘抄
魔鬼与上帝是一回事,……而我则选择了人。
一切爱都是反对绝对的,因为爱就是绝对本身。
世界既不(完全)是合理的,也不至于如此不合理。
既然人必有一死,所以没有明天。
荒谬的人不会去自杀:他要活下去,但不放弃自己的任何信念,他没有明天,不抱希望,不存幻想,也不逆来顺受。荒谬的人在反抗中确立自身。他满怀激情注视着死亡,死亡的眩感使他得到解脱——他体验到死囚的奇妙的不负责任感。一切都是允许的,既然上帝不存在而人正在死去。一切经验都是等值的,需要做的仅是取得尽可能多的经验。“现在与一连串相互递嬗的现时面对一个始终觉醒的灵魂,这就是荒谬的人的理想。”一切价值都倒塌了;荒谬的人被抛到这个世界上,他反抗,他不负责任,用不着“作任何辩解”。他是无邪的,如毛姆谈到的那些原始人种一样无邪。后来牧师来到他们中间,教会他们区分善与恶,允许做的事情和禁止做的事情:对于荒谬的人,一切都是允许的。他像“永远生活在现时,有时微笑,有时漠不关心”的梅什金公爵一样无邪。他的无邪包括这个词的全部含义,你说他是“白痴”也可以。
人不是他现有一切的总和,而是他还没有的东西的总体,是他可能有的东西的主体。
自由不可能是一种幸运。自由也不是一种成功。对热内来说,自由仅仅是给他规划一条道路,而这条路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的。
这个世界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疯子们都是骗子。
如果你要和平,那就准备战争。
在我看来,瞬间本身已经是发展的。这是现在,而它流入未来,把那些可怜的不屑一顾的应该否定的过去留在自己后面。因此我总是准备承认自己的过错,因为它们是被另一个人犯下的。
自杀是一种将我的生命沉入荒谬之中的荒谬性。
情欲是对情欲的劝诱。
死亡对我有诱惑力,因为我并不喜欢生存,可也正是这一点解释了死亡使我产生的恐怖。我把死亡等同于荣誉,并将之视为我的归宿。我愿意去死,可有时恐惧之心又冷却了我的急躁情绪,但过不了多久,我那神圣的快乐或又恢复过来。我在等待着雷电的到来,那时我将在一瞬间化为灰烬。
我之所以提前把自己杀死,是因为唯有死者才能享有不朽。
人的不幸在于他被时间制约。“人者,无非是其不幸的总和而已。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了你的不幸了。”
当笛卡尔说:“征服你自己,而不要征服世界”,他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即我们应当不怀着希望行动。
149.《树王》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14e343719a9a997b.jpg)
阿城的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取材截然不同,可是,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人,是最重要的。禀性善良的人,关爱人群,沉默工作,永远是社会的瑰宝。偏激的主义违反人性,也违反自然,产生了愚昧盲动的行为,也就成了无可弥补的灾害。
阿城不只是一个说故事的小说家,实在是藉著小说来传布观念的思想者。他的小说有些情节虽然近乎超现实的描述,却紧紧地抓住现实严肃地透露出自己的人生哲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5db9ea2bf4dd7e28.jpeg)
《棋王》一文的起始,便是一群知青被下放,在月台搭火车远行,每个人的心,沈沈地压著!此时月台播放著毛语录的教条和语录歌,顿时,一个最大的反讽在书中的情节表露无遗!这播放著的声音,毋论是教条或“旋律”,正是迫使这群知青被放逐蛮荒的咒语啊! 《树王》则是叙述著一位贵州山民萧疙瘩,他懂山,懂森林,知道森林是山的发肤,但共产当局要砍山林,说:「这种野树,是障碍,要砍掉,这是革命,根本不是养什麼小孩!」当森林的树王被砍倒了,人间的树王萧疙瘩也倒了,一病不起,衰竭而死!这是人与自然偕亡的一场悲剧! 《孩子王》一文中,文革时期,尽责的老师因不与教条合作而被调走,一走出办公室,「阳光暴烈起来。望一望初三班的教舍,门内黑黑的」,对於制式教育体系的反抗,成为《孩子王》探讨的主题之一,此外,阿城提到「教材倒真是统一,我都分不清语文课和政治课的区别。」是明示也是暗示,反讽之意不在话下。
150.《把心安顿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f4df9565964fa9d7.jpg)
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作者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6342440/331cadb56a2406d2.jpg)
《把心安顿好》是周国平2006-2010年的最新随感集,也是作者继《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之后的第四部随感。
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作者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把心安顿好》:
周国平2006-2010年最新随感,五年心血,诠释圆满人生
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人生即是圆满。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爱情和事业是人生幸福的两个关键项。爱着,创造着,这就够了。其余一切只是有了更好、没有亦可的副产品罢了。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拥有快乐的源泉,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开掘和充实它。这就是你的心灵。
——周国平
(2018.9.14——2018.10.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