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退休人员发放的社保基金有个漏洞。有的人已经去世了,但是可能家属故意不报,也可能系统有问题,他的银行账号还能收到社保福利款。根据社会保险局估计,每年因为这个漏洞,有3100万美元的损失。那么面对这么大一笔钱,是不是应该赶紧想办法修补漏洞呢?
有人做了这么一个计算 —— 这3100万美元,相当于美国每年发放社保基金总数的0.004%。也就是说,社保基金发放的准确度高达99.996%,这简直是非常完美的系统!到了这个程度如果还想再做得更加完美一点,你往往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花费巨大的行政成本 —— 这个代价可能远远高于3100万美元。

不看数量级,310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一看数量级,这点损失不算什么。
什么东西都有弊端,但不是所有弊端都必须纠正。做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很多情况下如果你做个计算,利弊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其中经常是数量级的差异。
一件不值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的旧东西,值不值得保留在价值千万的房子里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把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增大一点 —— 这样他将来也许能获得更高的工资,住更大一点的房子,但一切都还是概率 —— 值不值得全家人在一个窄小的学区房里挤上十几年?
我们日常做判断,都是用系统1,主要是模式识别 —— 东西有毒,第一反应就是不吃;事情有危险,第一反应就是不做。可是什么叫有毒?多大的危险?0.01%和0.0001%的差别巨大,但是给我们的心理冲击是一样的。
生活中捡芝麻丢西瓜的事实在太多了。有的人买生活必需品的时候非常节省,买奢侈品的时候特别大方。有的人能为几十块钱货比三家,面对人生重大选择却异常草率。
忽略小事不是因为大胆,不是“个性”,而是理性。重视小事就等于忽略大事。你必须判断轻重缓急,把精力和资源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能够不顾心理冲击,坚决使用这种“数量级思维”,是一种“大人物思维”。别人看三千万美元很多,他看三千万美元很少。别人认为这个事儿实在受不了,他对这个事儿根本不在乎。这种“大人有大量”,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养吾浩然正气”养出来的,是算出来的。
见识过、计算过、能做出理性决定,这才叫有胆有识。
特别大和特别小的数字,其实不容易理解,需要想办法把它们形象化。
不要谈风险色变,得比较风险的“大”、“小”。
数量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忽略不重要的东西。
【我的思考】
用数字思维去思考,重要与不重要有了新的纬度。是的,很多人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只为了一点点私利,殊不知这要浪费多少美好的时光。
也有很多人每日活的诚惶诚恐,总是活在灾难里,对于孩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安全,放慢甚至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以爱之名把孩子牢牢拴在身边,当然,灾难每天都在发生,即便我们每日循规蹈矩,也不可避免天降横祸,当灾难到临时,我们能做的是积极面对,能够管控的永远是自己。我不知道一个没法独立的孩子会有多大的成就。
概率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生活中发生各种事务的几率,理性的去认识,规避风险。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大小,格局小的人总是钻牛角尖,抓住一个点不放。而格局大的人总是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琐碎中高屋建瓴的看到问题,找到新的思路去解决。
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决定一个人是否用事实说话,而不是感觉怎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