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国命纵横》笔记7
《第二章 山东雄杰》笔记1
一、洛阳苏庄的故事
1.春耕大典
在周室王朝兴盛的时候,春耕大典这天,王室官员都要亲临王畿每一井的公田,代天子给八家启耕的农人赏赐,其乐融融的繁忙春耕就此正式开始。
春耕必须首先从井田中央的那块公田开始,这是周人的古老传统。
后来,周王没有亲自举行过春耕大典,每年都是太子或丞相代为扶犁启耕,年复一年,二月初旬的春耕大典成了一个虚应故事。
春日原野的欢声笑语,耕耘劳作的勃勃生机,都随着洛阳王气的沉沦而淡淡地消逝了。
2.村庄的来由
城外原野的东南处,一片柳林刚泛青绿,在枯黄的原野上鲜嫩醒目。柳林深处,掩映着一片青色砖瓦的大庄园。
庄园坐落在乘轩地面。
里,是周室井田制的名称,大体三井(二十四家)为一里。按照周人的礼法,王城四野的土地直属天子管辖,叫做王畿。王畿之民叫做国人,国人都住在王城之内。隶农才居住在城外原野叫做“田屋”的茅屋里。
直到春秋时期,城池依然几乎集中了全部的社会财富与人口精华,是国家命脉。所以,那时的战争以攻取城池为目的,赢了就说“拔城”几座。
每逢收种耕耘的时节,国人才出城,住进原野井田的耕屋;农事结束,又回到城中居住。
到战国时期,废除了隶农制,奴隶变成了平民,有自己的土地、房屋。人口增加,拓荒开垦成为天下农人的家常便饭。
新平民不受出入城门的时间限制,不受城内官署工商的无端干扰,开垦的荒地多,勤耕细作多养牛羊家畜,许多人迅速富裕,超过了住在城内的“国人”。
城内的国人纷纷变通,在郊田盖长住瓦房院落,精壮人口常住庄园,大养牛羊家畜,照料田园;城内老宅留下老幼病弱看守,或改成店铺作坊,做点买卖。
由于农耕人囗渐渐迁出了城,原野中出现了星罗棋布的村庄,城池渐渐变成了官署、士人、工匠、商贾聚居的处所和交易的中心。
从此,土地和人口财富连在一起,打仗也看重土地的争夺了,占地多少里,得民多少户,开始成了战胜成果。战败者也以割让土地,渐渐取代了割让城池。
3.苏家别庄的故事
那时候,生意人分为两类,行商坐贾——行走四方采购货物者叫“商”,坐地开店零售货物者“贾”。
苏氏别庄的主人叫苏亢。苏氏一族本是殷商后裔,身体里流淌着殷商部族驾牛车奔走天下的血液,做的自然是行商。
苏氏一门在“管蔡之乱”前就在洛阳定居了。那时候,洛阳是个不大不小的城堡。三百多年后才周平王迁都洛阳。
按当时礼法规定:居住在洛阳城内的国人只能是周人部族。当时的苏氏族长冒死求见周平王,陈述苏氏居洛阳三百多年,早已成为“国人”。
周平王为安定人心,破例下诏:
凡在洛阳居住百年以上的“商人”,均可成为“国人”。
苏氏族长犯难请命,安定了商人,使苏氏一门名声大振,成为“新国人”的望族。
到苏亢做了族长,已是战国了。苏亢聪颖智慧,通达商道,重振家业。他周游天下见多识广,深感洛阳国人的活法与天下大势相去甚远,很想变个活法,便一步一步做了。
第一步,他在洛阳城外私买了一家“国人”荒芜的百亩弃地,盖了一座小院子做别居。半年之后,无人问罪于他。
苏亢便找那些无力耕耘荒田的“国人”买地,十几年功夫,他逐步买下“荒田”两千多亩。
每逢收种,苏亢便“买工”——付钱给住在郊野的隶农,叫他们帮自己耕种收获。商路生意好,土地收成好,苏家蓬勃发展了起来。
苏庄不断扩大,苏家便成了唯一在洛阳城外拥有丰厚田业的国人。
苏亢的最终谋划是改换门庭,摆脱苏氏家族世代商人的身份,成为士大夫贵族世家。
因为商人在官署与世人眼里,终究是言利小人。他自己在经商交往中,有痛彻心肺的体察。
有一年,苏亢到魏国安邑采购丝绸,不知哪条沟渠没有渗到,安邑官市要驱逐他。苏亢愤而争执,闹到了丞相公叔痤府里裁决。
苏亢进得府中,被府吏挡在院中等候,严令不许走动窥视。在北风呼啸的寒冬,他整整站了一个时辰,浑身冻得僵硬,不能到廊下避风处站立,更不要说到客厅取暖。
那时候,他流下了屈辱的泪水,暗暗对天发誓,一定要教儿子入仕做官,永远不要做这种“富而贱”的商人。
后来,苏亢有了四个儿子。他教资质平庸的长子苏昌跟自己经商掌家,将聪慧灵秀的三个小儿子送去求学。
他给三个求学的儿子立下规矩:若不能成名入仕改换门庭,死后不许入苏氏宗祠。
苏家的举动。王畿国人有人嘲笑,有人惊叹,有人艳羡,口风相传,成为一时佳话。
没等得多少年,洛阳国人便对苏亢刮目相看了——苏家三个儿子,个个学问非凡,都成了洛阳名士。
读后感悟:读历史巨著,了解历史,开阔眼界,学先人之聪慧,治己之愚钝。以史为鉴,警醒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我。
苏亢的知行合一,对子女的因材施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并践行的。
愿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愿你我的生活过成一半书香,一半烟火的最美模样。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可以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返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月卡返180贝,季卡250贝,年季500贝,我旗下的会员续会员卡记得简信我返贝),还可以简信我进简书写作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