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美国,我相信你想起的第一座城市,一定是纽约。
这是全美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拥有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在此使用的语言达到800种。现代、迷醉、多元化,大概是这座城市最大的标签。
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城市像纽约这样,在电影里被毁灭和拯救过那么多次在歌曲里被人歌颂,赞美,怀念或者诅咒过那么多次,它被千人万人赞颂着、纪念着、向往着,承载着千万人的梦想和落魄。
1.
纽约是我选择去的朝圣的第一座城市。
恰好12月是自己的生日月,也恰好生日当天已经放假,就早早的订好了生日当天到纽约的机票。从18岁生日开始,我就决定在每年的生日都要选择一个特殊的方式度过,算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18岁那年给自己的礼物是在北京景山山顶看一次夕阳,20岁这年我送自己的礼物便是在帝国大厦的顶部看一次夕阳。
▲兴奋地订了机票,还截图纪念其实这件事的灵感来自于《北京遇上西雅图》,其实看过电影之后具体的情节早已不记得,甚至在我模糊的记忆一直以为帝国大厦在西雅图,还傻傻的搜过西雅图,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在纽约。
看吧,其实我对美国知之甚少,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欠缺,也没想到有一天会真的来到这个国家,更没想到有一天能真的站在帝国大厦的顶部。这其实就是我在寒冬腊月在103层高空硬要完整的看完一整个日落被冻得涕泗横流的时候唯一想到的东西。能站在纽约街头,又站在381米高空,对我来说简直是双重迷幻了。
没错,迷幻。纽约就是一座梦一般的城市,而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宁愿醉倒在此番温柔乡,永远不要醒来。
漫步在在第五大道上,你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寻找什么有名的景点,因为你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叫得上叫不上名的国际品牌,一不小心错过的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一转身就来到《蒂凡尼早餐》中奥黛丽·赫本每天早上都会来到的Tiffany橱窗前。
▲哥哥让我帮他看看某款项链时拍的 ▲圣诞节橱窗其实在出发之前我还在和同去的朋友开玩笑,一条街,能有什么特别之处,事实证明我还是太naïve,作为世界第一大商业街,这条街的租金高到令人发指,所以这条街上只有你叫不上名字的,却不可能有一家是简单的。也许你会说,COACH HOUSE,CARTIER,BERGDORF GOODMAN,LOUIS VUITTION,GUCCI,DOLCE & GABBANA,ARMANI,这些店现如今在国内也不少见了,但在第五大道上的这家,却一定是全球最好的旗舰店。
不仅是奢华,也处处充满着设计感。
▲CARTIER▲苹果总店
2.
我在第五大道上漫步了大概半天。说漫步其实不太能反映真实情况,这条街是容不得你漫步的,每个人都神色匆忙,步履匆匆,你就在被人流推着走。大概是处在这种环境之中我就可以假装自己也是这些精英之中的一员,毕竟走在这条街上就和这些精英呼吸着一样的空气,你可以看到街角迎面走来差点撞到你的女士画着精致的妆容,从你身后越过你的男士飞扬的衣角,还有即使大腹便便穿上风衣带上礼帽依旧是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会用手边的雨伞送你一个微笑。
所以即使是坐在星巴克里盯着街景看上一天,我大概也是不会厌倦的。
我也真的这样做了,即使并没有盯上一天。
▲杯子也带着圣诞节风格对我来说,这大概就是一种迷幻,假装自己也是精英中的一员的迷幻,大概就像躺在轻无一物的云彩里,也根本不用管要飘到哪里,飘着就对了。
当然,第五大道的迷人之处并不仅仅如此。
你所能想到的、在美剧中看到的纽约知名景点,在这条街附近都可以找到。帝国大厦、纽约公共图书馆、时代广场、洛克菲勒中心、圣帕特里克教堂、中央车站,全部都星星点点的坐落在第五大道沿途。
圣帕特里克教堂 (St. Patrick’s Cathedral) 是我见过最美的教堂了,只有“惊艳”二字可言。这座纽约最大的天主教堂,高耸着歌特式的尖顶,风格显著,彩色玻璃镶嵌画透露着神圣的光芒,最著名的是一架由7380支音管组成的管风琴,使弥撒的气氛无比庄严、肃穆,置身其中,感觉仿佛巴赫在世。
▲教堂最中心位置 ▲精美的雕塑 ▲管风琴 ▲彩色玻璃你看,第五大道物欲横流,却丝毫不妨碍这座神圣庄严的教堂在这里供备受压力的人们进来与上帝袒露心迹。去的时候因为恰好是十二月,教堂里有很多点着的蜡烛,其实我并不太清楚哪些蜡烛的含义,也许是给逝者,也许是给神明。
3.
从教堂出来不知道怎么就走到了时代广场。其实时代广场在我看来和我认知中的“广场”二字相去甚远,因为——它太小了。要不是两旁巨大LED屏幕上接连不断闪过的广告,以及穿着各种玩偶服饰的人,以及那些出现在电影里无数次的背景,我很难相信这就是Time Square。在我看来,如果纽约是“最美国”,那时代广场一定是“最纽约”。当然纽约这个词的含义每个人的理解都各有侧重,然而如果在你心中纽约也意味着现代、商业和多元,那时代广场确实最能代表纽约的地方。若说有什么特别的、值得一看的东西,时代广场并没有,整个第五大道可能都没有,但你眼中的每一处景、每一个人,都在代表着纽约,代表着美国,更代表着深藏在这个民族血脉里对人权、平等、自由、金钱的追求。
时代广场当然纽约这个词的含义每个人的理解都各有侧重,然而如果在你心中纽约也意味着现代、商业和多元,那时代广场确实最能代表纽约的地方。若说有什么特别的、值得一看的东西,时代广场并没有,整个第五大道可能都没有,但你眼中的每一处景、每一个人,都在代表着纽约,代表着美国,更代表着深藏在这个民族血脉里对人权、平等、自由、金钱的追求。
在这里,你永远不需要觉得自己是异类,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异类,每一个人都不真正属于这里,每一个人都更有着以自己热爱的方式生活的权利。
这就是纽约,既温柔又残忍,温柔的是文化,残忍的是金钱。
4.
我在纽约第一天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了看一场夕阳。所以帝国大厦的票,再贵也得买(误)当然虽然买的时候肉疼,到了顶还是觉得值会票价了的。因为,站在高处俯视整个城市的感觉,简单来是就是爽上天啊。(x)
▲从帝国大厦上鸟瞰曼哈顿街区真的太震撼了在我眼里这就是繁华的极致了。虽然整个纽约都是繁华的,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如此密集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地矗立眼前带来的视觉冲击。落日余晖笼罩着这些大厦,夕阳的温柔和现代建筑的冷冽奇妙的融为一体,确是意料之中的和谐,因为阳光总有着融化一切冷酷的力量。
我绕着顶楼走过一圈又一圈,冷风吹得人牙根都在打颤,内心却忍不住要把眼前的景象看过一遍又一遍,巴不得能全部都刻在脑子里。
我不是个什么有雄心壮志的人,也没什么能力,这一辈子却又两次俯视让我的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冲击。第一次是在高二,在西安民乐园万达广场顶层,我那时候觉得我一定要有能在西安立足的能力,第二次便是在这里,当然,我还没那样的野心要留在纽约,只是觉得有生之年绝不要把自己困在一个地方,这世界太过精彩,我应该用脚步去丈量,用手去触摸,用相片去记录,用心去感受,我决定给自己十年——去看看这个世界。
顶层由于游客太多,其实很吵,人声鼎沸也不为过,我的内心却是安静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车水马龙的城市风光对我来说总比宁静悠远的山村更容易让我沉下心来。我一边用目光描过这个城市的每一角,一边回顾着我人生的这前二十年,一边展望着接下来的人生。
在那天的旅行日记里,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最终夜幕降临我想给自己十年,走过这个世界的主要城市。去伦敦,去巴黎,去东京,去佛罗伦萨……以前,travel around world 不过是随口诌来的一句话,现在确是实实在在的梦想。我不能在二十出口的年纪去完成这些,即使父母能给我提供资金我也不会去,我还没有全方位享受它的能力。Engineer 老实说并不是喜欢的工作,但能带来可观的收入,这就很好了,因为工作什么样对我来说没有那么重要。我需要学习英语,能如鱼得水地交流,我需要学习其他语言,即使到了其他非英语国度也至少要有基本交流的能力,要学习西方艺术史,有鉴赏的能力,要读很多书,要有专业技能来做我的生活保障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要健身减肥护肤,这样才能拍美美的照片。二十年来我的家庭其实并不能给我提供太多,但我也没有需要他们为我提供太多,我想要的,总会有的。
5.
从帝国大厦下来,先吃了点东西,再看看第五大道的夜景。其实如果这里不是纽约,天黑之后我大概不会出门,一是因为第五大道繁华,出现恶性案件的可能性比较小,二是纽约有着全美乃至全世界最便捷的地铁,且24小时开放,不用担心回不了旅馆。
按照计划,我们去了洛克菲勒中心,因为这里每年都会有全美最大的圣诞树,而且都是真树,今年也不例外。中心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的建筑群,是一座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资建造的城中城。美国的电视节目播送基地和许多国际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地下的商店和餐馆,把各个大楼连在一起。
我们到的时候整个广场已经快满了,瞬间有了在国内的感觉,在好山好水就是好寂寞的美帝,这真的非常接地气了。广场上还有一个滑冰场,有非常亮的镁光灯衬着,加上冰场反光,可以说是非常闪亮了,圣诞节前的洛克菲勒中心,就和伍迪艾伦的电影中一样浪漫,空气中弥漫了节日和快乐的味道,除了滑冰的人群,剩下的游客各自和同伴聚在一起拍照说笑打闹,倒显得我们这两个其实还不太熟的朋友陌生了。
节日前的第五大道上到处都是节日的氛围,橱窗里有会动的甜品屋、姜饼娃娃、镶着水钻异常精美的的啄木鸟报时器,走廊会被彩灯把顶部塞得满满当当,让你徜徉在灯海,也会有整个大楼都贴着彩灯,不断变化的造型会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甜品屋橱窗 蛋糕都会动 ▲超级精致 我的一颗少女心呐这是我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生日,没有蛋糕也没有礼物,甚至祝福也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并不觉得孤单。
世界大大,同行寥寥,而我的魂魄荧荧。
5.
第二天决定去看看真女神。
早上起来走在大街上还是有点心有余悸,我和同行的姑娘定的是Hostelworld上评分最高的青旅,按理来说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只是前一天听闻就在我们住的皇后区有一位留学生在清晨被人当街割喉。每次到了这种时刻才不由得感叹活在中国是有多幸福,你脚下的这片土地能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其实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推这家青旅 The Local NYC自由女神说是美国自由民主的象征,这一点我倒没怎么看出来,只不过这么大一个雕像能跨越太平洋从法国送过来,美法人民之间的友谊应该是巨轮了。当然,这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后来同盟的破裂。反正近代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是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过能给这么大件儿礼物,这件礼物还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里起到了拉动美国GDP的作用,法兰西人民也是很良心了。
对我来说看女神,就是拍拍照啦,从远处拍,从近处拍,在岸上拍,在岛上拍,太远了看不清脸也拍,太近了脸放不进去了也拍,从上了游艇一路拍到自由岛上,全方位360度记录女神的英姿。到了岛上,有几只白鸽悠闲地啃着地上的面包屑,倒是别有一番美感,鸽子也不怕人,就那么吃,大概也是见人见惯了。
▲自由女神像其实女神是中空的,地基现在被做成了美国移民史博物馆,可以凭轮渡的票参观。我们即使提前订票也没有订到可以上到皇冠的票,不过听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也不觉得可惜。在自由岛上可以远望曼哈顿岛,看到世界上最先进城市之一的城市的天际线,对我来说似乎是更值得开心的事情。
▲ 曼哈顿天际线自由女神太多次的出现在电影电视里,《甜蜜蜜》里李翘就作为地导带着一批批的中国游客来此景点打卡。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国梦在这里开始,不知又有多少人能到达终点。想像当时一批批来到美国的外籍移民们此刻的心情,或许百年前的冬天,也有个青年人和一群操着各种语言、神情或紧张或兴奋的陌生人在船尾望著,怀拽着发家致富的梦想,期待着进入美国的新生活。无论他们最后“美国梦”圆梦抑或梦碎,最终都成了这一块多元文化拼布上的一部分、成就了今天的美国。
只是不知道,他们活的自不自由。
6.
因为之前不知道女神要看多久,这一天的行程没有安排的太满。和同行的姑娘商量去百老汇、华尔街、soho区、唐人街什么的打打卡,也就是随意转转。
以前总觉得华尔街好高端好有逼格,然而到了纽约才发现,除了Wall Street几个大字,连精英的在哪栋大楼里干活都猜不到。
▲ 华尔街 ▲纽约证券交易所百老汇当然是想看一看的,然而都……太……贵……了,安慰自己反正纽约是要再来的,等自己赚了钱再说。百老汇其实不是某家剧院,而是汇集在百老汇大街两旁的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但这种区分越来越淡化,于是又出现了“外外百老汇”。(其实看价格就知道了喂)
▲ Browdway上的建筑 在外部一层层间会有楼梯SOHO区会比较个性张扬一些,有大幅色彩炫丽的涂鸦画,有复古精致的皮具店,甚至有小店里摆着印着汉字的明信片,还有看起来其貌不扬但进去才发现内里大有乾坤的书店。这里原本是纽约的老工业区,制造业衰退后闲置下来的许多厂房和仓库被一批艺术家改建成为他们的工作室和画廊,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于此,接地气地讲这里就是纽约的798。
▲皮具店里颇有年代感的照片墙走着走着就到了小意大利,嗯,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小意大利街区,但没想到我会在后来在各大城市无数次见到“Little Italy”的名号,让我怀疑这是开了连锁吗?(x)
有家甜品店朋友说她种草很久了想去看看,是家装潢精致的意式甜品店,粉粉嫩嫩的,还居然碰到有中国姑娘和朋友拿着相机来约拍。甜品都是意大利文也都不认识,土逼如我看的懂的也就Tiramisu和Gelato,随意点的几款也还都不错,其实我才不想管好不好吃呢,好看就可以了啊嘤嘤嘤毕竟颜值是道理啊这样就可以修图发票圈了啊不对我才不是一个这么肤浅的人……
接下来又到了China Town,大名鼎鼎的唐人街。其实一进入唐人街就完全不觉得自己身在美国了,门内门外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和你长着相似的面孔,每一个门面都写着你认识的文字,每一家餐厅都卖着你熟悉的小吃,甚至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去中国超市买几根大葱带上,嗯,对,美国人只吃洋葱……
众多的礼品店、中医馆﹑土特产店﹑中餐馆﹑百货店、教堂、剧院等等,不过这里会更像广州,因为早期移民大以广东人为主,餐厅都挂着烧鸭﹑烧鸡和叉烧,也会有川菜店,所以八大菜系浓缩到这里就成了两大门派。
不由想到严歌苓小说《扶桑》里描绘的,上世纪旧金山唐人街里发生的种种,那些中国人面对过的屈辱和不堪,与生俱来的歧视和原罪。中国人被驱使,被奴役,被践踏,卑微而无力,却生生不息,在漫长的时光里在这儿生根发芽,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有人说,这里更像一个世外桃源。我想这当然是了,整个纽约,还有哪里会比这里的叫卖声、烟火气、甚至是有些破旧拥堵的街道,更动人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