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算长,但足以令我震撼。不论是去年看的动画还是今年买到的书都没有让我失望,以后还会读,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主角叶藏性格的养成与他的父亲和从小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也不知是过于敏感还是自卑,从小就“表现出色”,讨人喜欢,以至于别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但对于他自己则十分痛苦。我相信这种人在现在的社会中也不占少数吧,他们的一生可能和叶藏十分相似(世界上不会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但它们是相似的):过早的了解社会学会伪装,麻木生子,最后遇到挫折万劫不复或者重获新生。但我觉得前者占大多数。是否每个人在世间都在伪装?
“世间”一个在叶藏故事后半段反复出现的词,直到最后也没给出它的定义。叶藏曾试图把它理解为“一个人”,一个单数,但不久就发现这是错误的。于我而言它就是“每个人”,各种各样的人构成了“世间”,缺一不可。文章结尾处写到“今年,我将满二十七岁。由于早生华发,在周围人眼中,我已年过四旬。”不禁让人在唏嘘之余内心默默的酸楚。过早的经历世事不知是好是坏。
文章通篇写批判,但又不足以让你窒息,反而让你沉溺,我觉得这是太宰治的成功之处。同是批判的写作风格,鲁迅的文章或许更让人难以接受。但毕竟时代不同,所处社会也不一样,所以也只是能胡乱的把它们归为批判类但或许我更喜欢太宰治的表达方式吧。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第一次看到这些话,我竟喜极而泣,我不知道为何,只觉得身上每个细胞的液体都要涌出来,心脏某个地方像是被人揪住,狠了命的扯。
或者,我应该说:啊,神,终于有人懂我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太宰治这个日本作家,一个从小就有抑郁症的人,一个丧文学的大家。
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本描述太宰治生平的书,封面上弯弯曲曲,极度扭曲地写着: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生而为人,我感到很抱歉。
当时,我就哭了,无力感从心底钻了出来,莫名其妙的,我有一种预感,这个人是跟我一样的。
看过《人间失格》的人几乎认为这本书的主人公其实就是太宰治本身,也有此书是太宰治自传的说法。
读完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主人公叶藏的悲哀,也会更加明白为何作者太宰自杀的命途。
人间失格的意思是,丧失作为人的资格。
从太宰生前曾经自杀过五次,似乎从某一角度说明他认为自己已经丧失作为人资格的说法。
这本小说代入感很强,但是如果没有真正承受过叶藏的经历,就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读完《人间失格》后,对人类某些行为会有一定的反省,然后跟木心先生一样发出感叹: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是的,生而为人,我感到很抱歉,不止是失去做人的资格,还有这人间已经到处是虚伪欺骗了,以及人性的黑暗,压抑和无奈已经慢慢堆满心头了,却无人能懂。
而我们,仍旧浑浑噩噩,终日不知梦为何物。
“我实在走投无路了,如同阮籍穷途之哭,其实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唯有死才能得到解脱。”
我理解中太宰应该是这样的无奈与痛苦的。
《人间失格》到底说了个怎样的故事呢?
主人公大庭叶藏,生于一个家风严谨的日本家族,从小他便发现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
叶藏以为天桥复杂的结构是为了让车站像国外的游乐场那样妙趣横生,地铁的建造仅仅是觉得坐地下的车比坐地上的车更有趣。
但实际上,公共设施的诞生都是为了方便人类活动。
“不吃饭会死的,”在他眼中,这无疑是一种恐吓。
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我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我的幸福观和世人的风马牛不相及,我很不安。
看吧,我们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头脑古怪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所以为了讨大人们的喜欢,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扮演小丑来逗笑。
故事开始了,面具一旦戴上,叶藏再也摘不下来,他必须收起自己所有的意愿,去当家人、仆人以及同学的笑料。然而假的永远真不了,他被识破了,为了掩饰,他又必须哄好这个拆穿者。
假装对他好,假装关心他,安抚他,颤栗度过初中后,认识同为画画的学生堀木。
后来一步步跟着堀木堕落,因为整天戴着面具做人太辛苦了,所以叶藏用酒精麻醉自己,用女人安抚自己,他有时觉得自己真该去死,做爱醒来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连画画都丢掉了,肉体都拿去卖了,靠女人生活。
酗酒,赌博,做爱,吸毒,要整天为金钱奔波,虽然后来叶藏最后一任妻子良子出现了,但还是拯救不了他,因为良子被歹心的商人玷污了。
叶藏是如此与这个虚伪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正深处在人间的地狱中。
正如后记老板娘所说的:我认识的小叶非常坦率,也十分机灵。
要是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是他喝了酒,也依然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