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否定孩子感受,这些错误的回应方法全部中标,都是自己生活中常用的方式,自己从小也是这样被对待的(心疼自己)。现在知道了,这些都是在说我的想法,而孩子需要的回应是被看到,被理解,能被别人感同身受。现在正在找回自己的感受,去看到和感受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
前一段时间发生了两件事情,姐姐多次忍不住吃了弟弟的零食,然后还不承认。结果前两天儿子带了一袋儿牛肉粒儿去学校,分给小朋友几颗后没关书包,被别的小朋友发现忍不住拿走吃掉了,然后也没人承认。看到儿子那种伤心低落,我很难受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儿子也不能说没关系,否定儿子的感受,也不能说去批评闺女和其他小朋友那种行为是恶意的,同时又担心我什么都不做,儿子以后对待这种别人侵犯自己权利的事情,都会选择无助隐忍。但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所以只是抱了抱儿子。现在我知道了,回去我会跟儿子说,儿子你的零食被姐姐和小朋友悄悄拿走,吃掉了,妈妈想你当时一定很伤心,看你伤心,妈妈也很难过。然后抱抱他,告诉他妈妈在,没关系的,妈妈在。那这件事情你想怎么办呢?去找姐姐要回来零食吗?你想要吃的时候再找妈妈买吗?不在于当下,而是去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而在于儿子会明白碰上任何事情,我们只要去面对处理就好了,总会有个自己喜欢的好办法的。
第二部分讲了,让孩子愿意配合。正像樊登老师说的那样,当我说出孩子的感受,处理了孩子的情绪后,问孩子“那这件事我们怎么办呢?”孩子回一句“不知道”,我内心马上崩溃了。樊登老师用提问的方式给孩子不同的选择或者预见不同的情况,这样来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思考。
用鼓励代替惩罚。怪不得孩子听我说的鼓励认可不感冒,我也感到干巴巴的,对孩子没多大支持作用。也常常用威胁的方法和消极后果的方法,对待孩子。其实是内心很无力的,因为那些情况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跟孩子说,怎么让孩子合作或不做。
现在明白,鼓励孩子的时候,描述孩子具体做了什么,用一个贴切的情感词来概括孩子做到了一个什么品质。这样让孩子会体验到抽象的优秀的品质是什么,并且认可得到力量,以后还会这样做。
要求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时候,描述事实,说出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不喜欢孩子这样做。
不论是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二级认可还是孩子做了错的事情,告诉孩子不要再这样做,反正老师有的方式都是让孩子看清这个事情,带给自己的感受,带给别人的感受,孩子自然会去选择带给自己和大家好的感受的行为去做。孩子是有主动选择权的,明辨是非,主动选择自己的言行,不是家长去要求,去控制。要找到的孩子,以后自然也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这才是我们家长最希望孩子获得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