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的梦想该不该劝阻?

作者: 路小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23:22 被阅读2203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路小山

昨天在日更挑战微信群,抛出了一个有趣的论题:假如有人很认真的对你说,我要离开地球,我要到火星上去,你会有什么反应?

单从题面而言,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一句:你脑袋瓦特了?

当然,题主而后又给出了一个你可能会给出另一种答案的人设:假如,问你的这个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呢?你又会有什么反应?

答案正如他所说定是毋庸置疑的。毕竟这是人类历史已证明了的存在。其实,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无外乎想说你是谁,便决定了你梦想与能力的差距。如果发问对象是宇航员的身份,离开一个星球到达另一个星球,可能只是工作上的派遣或出差,这是由职业和能力所决定的。

而当问问题的人换成我们的朋友或孩子时,下意识的直觉反应基于你对这个人的了解。我们所为难的是,当他的个人能力跟梦想无法高度匹配,却仍一意孤行你又当如何?

其实,在今年《奇葩说》第四季里,有这样一个选题:“好朋友一直在坚持一个不靠谱的梦想,你会不会劝阻他”。与题主的假设选择基本一致,只是他想要将其落地为教育问题。

孩子小时候,包括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们时常会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那时作为掌中宝我们无论回答什么,爸爸妈妈都会觉得有趣或有志气。类似“我想当奥特曼”、“我要做白雪公主”甚至是“我要变成长颈鹿”……等等不靠谱的答案常常只是让大人们开怀大笑。因为答案里有着童真童趣的美好,也因为这些“不靠谱”会随着他们的长大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童年的小水花,只是我们记忆中的精彩,而不会引起生活的任何波澜。

可是如果孩子长大了,在对人生轨迹有影响的时候,他们还在一直坚持“不靠谱”的梦想,基于父母的角度和立场,你又会不会劝阻呢?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正与反”的双论断:在传统的家长制教育理念里,“劝阻”孩子的“不靠谱”梦想是天经地义,毕竟现实残酷,无论梦想多么丰满,既然已经知道这是一个不靠谱的梦想,为什么不劝孩子回头?而在尊重自由意志的教育理念里,当然不能“劝阻”,父母对孩子就要无条件支持,就算“不靠谱”,也要成为孩子背后爱的力量。

在两种教育理念里,博主给出了“劝”与“不劝”各自的立论支持,非常现实。关于不靠谱梦想的态度上,毕竟对象不是朋友而是孩子,所以是很值得思考的。当朋友坚持一个“不靠谱”的梦想时,朋友可能仅仅只是需要你给建议,而孩子除了支持外,你还有可能需要站出来收拾烂摊子。毕竟孩子是好是坏,爸妈是很难做到铁石心肠,袖手旁观任其自生自灭。

作为《奇葩说》导师之一,罗振宇提出的一个不劝阻似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梦想的本质就是制造意外,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只有有时间,那就去做。一个不靠谱的梦想,看起来似乎不能到达一个理想的目的地,但是也许它可以引导孩子到达新的远方呢。

比如,当孩子梦想离开地球去往火星,也许终将无法实现,但也需要会因为对宇宙或星球的向往,有一天他或许成为天文学家,也不是无可能。

当然,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不靠谱”梦想时,因为最后可能需要与孩子共同承担“不靠谱”的结果,所以父母拥有劝阻的权利。而这里的劝阻并不是一味的阻止或反对。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父母和孩子的认知水平往往不再是前对后错,父母如果只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孩子的梦想靠谱或不靠谱,便以“断绝经济往来”,“你死我活”这样极端的方式,来阻断孩子拥有更好未来的可能。亦或毫无保留无条件支持,未能让孩子正确认清自我,及时抽离幻想。

在这道选择式的命题里,我比较倾向于《奇葩说》鸡汤王陈铭老师的观点,作为大学教师在教育方面他有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他给出了对与错认知之外的第三种可能,在教育上除了“同意”和“劝阻”,还有其余广阔的地带,比如“不断补足信息”。给对方足够的信息,尊重孩子的自我意志和教育水位,这样的方法更人性化,也更行之有效。

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事是有意义的,意义本身就是人赋予的。所以即便“不靠谱”,但因为有了“坚持”,那就有了意义。坚持有时不只是坚持,坚持有时候也是为了给现实一个拐弯的可能。

对于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来说,方向最为重要,如果失去了方向,那么任何一个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梦想,恰恰就是方向。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美丽的“意外”于孩子而言那是一件幸事;可是就算没有,那么坚持本身也会是你和孩子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旅程。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 第十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靠谱的梦想该不该劝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n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