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春节的那些事儿

作者: 作家明月沧海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09:19 被阅读1743次

文/明月沧海


图片源于网络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已经跨过了一年。这阳光明艳、百花妖娆的春天已经来临,驱赶了冬的冷傲,春如同少女一般流露出如水的温情,那冰冷便要融化了,天空明显地豁朗。在这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对于人们来讲,最盛大的事,莫过于庆祝春节。而现在我在异乡,在即将登上列车归乡之时,在无限思念亲人之际,却想起了祭祀、跪拜礼等等有关故乡春节的词汇,于是便沉浸在了故乡春节的那些事儿里。

谈及春节,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节日,其中的许多东西不能用“欢乐”、“欢度”等词语一言而概之,那并不是春节的真正意义,春节其实包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在故乡的春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祀天地、安抚鬼神、敬老抚幼,问候亲朋,而在这一切里,表现的是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人自身的关怀!

在故乡,祭祀一般是在腊月三十的傍晚展开。那时,家家户户已经张贴了玉皇大帝、灶神、财神的画像,更有列祖列宗的灵魂被请到正堂悬挂的长长的绘画了各类神祗的家堂(族谱)上。至于有近祖逝去的的人家,则把灵位摆在家堂之下的供桌上,而这些不同时候仙逝的灵魂,是早前从祖坟里请出的,但不知究竟的人难以知晓,请这些鬼魂到家,是要动用一番礼仪的,叩头自不用提,焚香,烧纸钱也是必须做的事,待到把这些先人的魂魄请到家中,还要点燃香烛,烧化纸钱,叩首于地,口中念念有词,便算开始了应有的祭祀和供奉。让那逝去的人也来共度阳世新年的欢乐,感受到后人的爱和崇敬,不致于让它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被抛于荒野,被无尽的凄凉淹没。

但在我感觉,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死掉之后,也就腐朽了,消灭殆尽了。哪里来的灵魂,类似招魂、祭魂的动作何其荒诞无知?不过,天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却隐藏着活着的人的强烈意愿,一颗对先人的崇敬追思祝愿的心是无可非议的,虽然这里面也有期望,期望先人对活着的人的保佑,但这也是好的,善良的,不足以攻讦的。因为有了这样的含义,所以我这个唯物者,也往往会随着家中的长者起舞,带着几分虔诚去参拜鬼神。

正式的祭祀往往是在春节的第一锅水饺煮熟时上演,一碗一碗端到贴着玉皇大帝画像的供桌上,点燃香烛、烧化纸钱、念起祭语,家中的长者单独参拜或者全家人一起参拜,俯伏于地,无限诚恐地祭告,希望天神的保佑,随后再端起一碗水饺祭祀灶神、财神。最后是对祖先的祭祀,依然是供桌上摆放几碗水饺,依然是俯伏于地,只不过这一次多了哀思和悼念,甚至是潸然泪落。

待第一轮祭祀完毕,全家终于可以坐下来围着桌子说笑着吃热气腾腾的水饺了,等全家吃过水饺,小孩子可以去邻家或者大街上玩耍,家中的长者则要率领大人们展开第二轮祭祀。这一次要比第一轮盛大的多,各种预先制作的祭品全端上桌,猪、羊,牛等三牲祭品自然不可缺少,更有许多制作精美的菜肴和鲜美的水果,酒也端上来,倒在洁白的酒杯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真是丰盛的大餐,让那些冥冥中的神仙和鬼魂们尽情地享用。上完这些祭品,依然要焚香、叩头、烧纸钱、口中念念有语。做完这一切,春节的一项重要仪式也终算告一段落,只是那丰盛的祭品要摆放到除夕的早晨才可收起。至于大年除夕的祭祀,则是比照腊月30,且相对简约了许多。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风俗太趋于封建迷信,不做也罢,但我始终认为这才是最原始春节的意义。事实也的确如此,据资料显示,中国古代的春节,的确是以祭祀天地为发端的,这表现了人类对天地鬼神、自然万物的敬畏。在春天来临,外物生发之时,祈求天地秩序守恒,万物各有依着,人类康泰平安,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相处、统而为一的精神。

在故乡,拜年的礼仪也与许多地方大有不同,礼节也甚隆重,每逢除夕,少年或者晚辈必须向长者或辈份高者行跪拜礼,以此向其祝贺新年的到来,新岁的开始,同时,也表示出对年高辈重者的尊重和敬爱。至于个中原因,我想这大概与故乡处于孔孟之乡有关,历史著名的礼仪之邦,酝酿出了如此隆重的拜年礼仪。

当然,我不敢保证山东辖下所有市县尽皆如此,但至少在我家周围百里之内所有村庄城镇无一例外。所以,每年除夕一到,街头巷尾便呈现出不同一般的景象,三五成群,一队一队,走门穿巷,全是为年长者拜年的青壮年,再看那年长辈高的庭院里,满满一庭院全是稽首叩头跪伏于地的年轻人,口中高呼:“给您拜年了!”太爷也罢,太奶也罢,一个不敢遗漏地全部拜过,那年长者往往会站在正堂说道:“只往天上拜一下就好,我们就算了!”话虽这样说,却是动也不动站在那里,把众人叩下的头全收了,等着众人将要离去,却从房间里撒出大把的糖块和香烟,当作对年轻人的犒赏,而那些叩过头的青壮年也毫不谦让地抢拾了地上的糖和香烟,出门到另一家拜过去。

如此,年年如是,以致那些辈份较低的人,除夕凌晨5点就要起床,祭祀过天地鬼神,吃过水饺,换过新衣,便开始挨家挨户的拜年,因为他们知道,诺大一个村子,如果自己不早早起来,一一拜过去,恐怕只拜到日上中天也是完不成任务,到那时,唯恐落得被村人数落的下场,当然也会惹得长者不高兴,如此得不偿失,自然要早早起床,赢得一个勤励知礼的美誉。

在故乡,走亲访友也是春节一系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过了除夕,乡间的道路上突然变得车水马龙起来,当然城里也不例外,只是更加拥挤。人们带上早已置办好的礼品,趁这个机会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走遍,从初二到初十几乎马不停蹄,一刻也不停息。此间,酒是少不了喝的,主人无比地热诚,桌子上摆满精心制作的菜肴,美酒一杯杯地敬给客人,如果恰逢主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饮酒,便会请来近房中最为能饮的人作陪,席间小孩子、女主人也会敬酒,这样下来,客人一般都会有七八分醉意,非常满足高兴地离开,当然也有喝的酩酊大醉的,回家时歪歪斜斜地在路上行走,甚至丢下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在树下酣睡,这样的人是酒量不好的人,而那酒量好的,如果再遇自家亲戚多,一般会一天走两家,节省时间,也好在繁忙的春天安排更多的事物。

春节给小孩子压岁钱,这是全国各地都有的风俗,在我的故乡自然也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小孩子一般是要给长辈行过跪拜礼才可获得应得到的压岁钱,否则,长辈一般是不会轻易给小孩子钱的。这样的仪式,既体现小孩子对长者的尊敬,也体现了长者对后辈的关爱。

如今,我即将登上北上的列车,在这春节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时刻,我思念着故乡的春节,故乡的春节啊!总是充满了浓重的古朴之风,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原汁原味,让我永远的眷恋,深深地回味。

相关文章

  • 故乡春节的那些事儿

    文/明月沧海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已经跨过了一年。这阳光明艳、百花妖娆的春天已经来临,驱赶了冬的冷傲,春如同少女...

  • 春节那些事儿

    福字倒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

  • 春节那些事儿

    地球上有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每到农历的岁末,便如鸿燕般大批迁徙,千山万水,爬山涉水只为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一家...

  • 春节那些事儿

    时隔四年,今年终于回湖北陪爸妈过了一个春节。晚上在长江边,送别先行回程的先生,才意识到我的假期即将画上句号。一时间...

  • 春节那些事儿

    1 回老家看到一个新鲜事儿:隔壁邻居搭了一个“花棚”,还给“花棚”安了空调、装饰了灯带,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啊 2...

  • 春节那些事儿

    年度进阶营第214篇,1141字数,共累积293734字数。(主题打卡)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春节时,我们在28号...

  • 春节的那些事儿

    一眨眼间就到了春节,感觉离开学也已经不远了,昨晚在家吃火锅和看春晚,我发现今年的春晚像是为了迎合青少年的口味请来了...

  • 春节的那些事儿

    齐帆齐微课第339篇,字数1214,累计字数(418238) 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一,我们都是要起个大早的。那是为了去...

  • 春节那些事儿 | 逃离春节

    看到朋友可以把春节的吃吃喝喝,唠嗑、打牌,变得非常有意义。 但是我做不到。 所以总想逃离春节。 so,在大家庭爬完...

  • 春节聚会那些事儿

    春节快要过完了,年假基本结束了,所有的同学聚会、朋友聚会也基本收尾,而,聚会中聚会后发生的各个故事依然在继续。 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春节的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wr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