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敏
对话的关键是信息流的自然增长。
对话高手的第一招,是能够及时地意识到,信息的流动已经转入了暗礁密布的河段。
越早察觉,越能及时采取措施,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对话触礁的信号可能有三种: 身体、情绪或者行为上的变化。例如心跳加快,眼睛变干;情绪开始激动;或者语调变高,语速加快。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再参与讨论。
安全
这些表现都是一个人面对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对话无法在应对危险时发生,所以安全是对话发生的第一环境要素。
安全并不等同于舒适。关键对话的重点是观念的交锋,而非情感的慰藉。在观点不同的情况下,安全感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对方要么没有伤害我的动机,要么没有伤害我的能力”。在我构建的对话进程中,对方始终相信我不会带来或者造成伤害。
哪怕对方说的话逆耳,我也相信是忠言。
我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多么不同,都会被接受。我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沟通中交流的信息,只会增加我的三观的完整性,并不会直接让我已经成形的三观分崩离析、轰然坍塌。
沉默或攻击
在对话中,对方的沉默并不意味着赞同;攻击也不等同于TA生性恶毒。
这两种情况都意味着对话进入了滑铁卢。
同样,自己也有对危险的应激反应。书里提供了一套冗长的问卷,其实很容易判断。
无非是对自己在社交心理上没有控制感的人,例如上司,陌生人,有地位有名望有权势的人,更容易进入沉默状态。违心地应和也属于沉默,因为自己拒绝贡献信息流。在对方能看见的视野里,任盲点滋长。
而对自己有控制感的人,例如孩子,下属,供应商,则更容易进入攻击模式。驳斥、嘲讽或者指责,都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是不是愿意让你,听见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