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有过一些正念冥想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一些冥想的方法,比如呼吸冥想、全身扫描、感恩冥想等等。不过,也许你可能很想探究一下关于冥想更深一层的东西。如果你从未进行过任何冥想练习,你可能也很想知道这种来自印度,却风靡世界的练习,究竟练习的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正念冥想,就是不带评判地观察,和不带情绪的感受。
正念冥想观察和感受的对象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念头、情绪和变化。这四个对象相互联系,一个对象可能产生另一个或者另两个。
正念冥想对身体的观察和感受。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去感受身体。我们甚至会完全忽略身体的存在。但是当疼痛发生的时候,当患病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向身体的感受。身体的各种不舒服的感受传递到大脑,让我们产生了对身体的相关部位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们产生了各种情绪。
冥想练习,是在我们身体并没有不舒服的感受的时候,去观察和感受身体。这种观察和感受,有时候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比如作为一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处理工作,这时候身体其实已经发生了一些问题,比如颈椎长时间的受到压迫,但是因为我们专注于工作,所以可能感受不到身体的异常。通过冥想练习,观察自己的身体,可能就会发现这些平时感受不到的问题。冥想的练习,并不是发现身体的问题,去解决问题。冥想只是观察这些问题,并感受这些问题给你带来的感觉。比如疼痛,比如酸麻。但是这种观察没有倾向性,不去鼓励疼痛带来的不愉快,只是以旁观者的视角,仿佛疼痛的不是你,而是别人。以这样的角度去观察,感受。
冥想的四个观察感受的对象,身体、念头、情绪和变化。在我们观察身体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情绪,也可能会产生变化。情绪就是愉快,不愉快等,而变化,就是原来觉得紧张、疼痛,变成了放松和不疼痛。这种放松和不疼痛,并不是你努力的结果,而是通过你的观察和感受,释放了原来的紧张感和疼痛感。
正念冥想对念头的观察和感受
人每天会有6万多个念头出现。念头包括我们大脑中浮现出的视觉形象,耳朵听到的听觉信息,或者大脑思考的一些问题等等。这些念头的大多数出现又消失。大多数我们都会忘记。就像一个人做的白日梦。安静地在一个地方,就算你不去想,大脑也还是会有很多念头涌出来,这些念头,有些会吓你一跳,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冥想的过程,就是观察和感受这些念头。这些念头会让你产生情绪,也会让你感受变化。念头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或者焦虑的情绪,或者忧郁的情绪。这些念头会不断变化,从一个念头,到另外一个不相干的念头。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在你的大脑中闪现。冥想的过程,就是对念头的不加评判的观察,和不带感情的感受。当我们带着感情去感受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会收到感受的引导,有时候可能甚至会误导。比如你想要一个欠了你的钱的人,这时候如果带着感情去往下联想,可能会让你产生愤怒的情绪,然后这种愤怒的情绪,又转变成一种焦虑,不断演进,不断生成新的情绪,最后无法控制自己。
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观察与感受
情绪,是来自我们大脑的各种感受。也许是对身体的感受,也许是来自对念头的感受。情绪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跟着念头的变化,情绪也相应进行一些变化。比如对身体的感受发生了变化,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冥想,是对情绪的不加评判的观察和不带情感的感受。
正念冥想对变化的观察与感受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我们大脑中的念头也一样。我们的身体也在变化,我们的情绪也在变化。冥想,也是对这种变化的观察和感受。比如身体的变化,从疼痛到不疼,从酸麻到放松。念头的变化就更容易感受到了。大脑中就是这样不断的产生念头,又消失,然后再产生,再消失。这些身体和念头带给我们的情绪,也不断的变化。冥想,就是觉察这种变化,但是又不干涉这种变化。只是作为旁观者,观察,感受这些变化。要注意的是,感受变化,并不是带着情绪地去感受,而是用旁观者的态度,不带情感地去感受这些变化。
正念冥想有什么用
我们对身体、念头、情绪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有什么用呢?
冥想是来自印度的一种古老的心智练习。这种方法,传到的西方,特别是美国以后,经过神经科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的研究,经过去宗教以及更多科学的研究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疗愈作用的练习。很多公司都采用冥想的方法来获得放松和专注。谷歌公司有专门的冥想师和冥想室,帮助员工获得放松和专注;在西方有很多著名的冥想大师,比如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他是麻省大学正念医学中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in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Society)的创立者。是一位来自印度的美籍科学家,心理学家,同时也是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简称MBSR)的牵头人还有英国牛津正念研究中心(Oxford Mindfulness Center)创立者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健康心灵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ng Healthy Minds)创立者,神经心理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J.Davidson)。他对冥想做了几十年的研究,比较系统地通过科学手段研究了冥想带给人大脑的各种变化。我国大连理工大学的唐一源教授对冥想的研究也很深入,他研究并创立的综合身心训练法(integrative body-mind training,简称IBMT)也有很大的影响。
来自加拿大的琳达·卡尔森(Linda E.Carlson),是一位心理学家,她是研究癌症跟冥想之间的关系的专家,写过240篇相关的论文,并且著有《正念癌症康复》(Mindfulness-Based Cancer Recovery:A Step-by-Step MBSR Approach to Help You Cope with Treatment and Reclaim Your Life)。
如果你对冥想感兴趣,欢迎加入知识星球《瑞田冥想》学习和练习冥想。获得更多冥想资源。
参考资料:
- 维基百科:Linda E.Carlson条目
- 《多舛的生命》(Full Catastrophe Liring:Using the Wisdom of Your Mind and Body to Face Stress,Pain and Illness)。作者: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
- 《正念禅修:在喧嚣的世界中获取安宁》(Mindfulness:A Practical Guide to Finding a Peace in a Frantic World)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