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暑假读书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暑假读书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作者: 人中每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11:10 被阅读0次

Day7

今天读到第一辑里的《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我看小学语文教学》《写字.育人.做人》,于老是在谈自己语文教学的经历,也是在谈语文教育的真谛。

我读得更慢了,慢的原因是总要停下来思考。思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理解文本本身的意思,二是将之联系到平时的工作实际,将两者对照着进行比较,三是以此为准则反思自己。究竟三者当中谁占据的时间更多。我已经分不清楚,但也确实感受到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太费脑细胞。

语文的根本说到底还是其功能性及工具性与人文性。于老所秉持的是人文性重于工具性。因此,他主张语文教师要及早意识到语文对一个人终身成长的意义,也就是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读书、写作的习惯。“一个人一旦成了读、写的奴隶,他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语文。”

我固然同意这样的说法,但也怀疑自己能不能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我怕自己会迫于应试的压力而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手段,从而无意间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反之,应该说在心怀的同时,我在细小的、具体的实际操作上还有待加强。幸而,于老在文中交代得非常周详而又具体。

“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3500(识字量)和2500(会写)保住。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

“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基石”“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

以上文字于老都是以“我的老师告诉我”为开头,可见好老师给予一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多丰厚。是植入灵魂的信念与坚守。

于老也说“有远见,有良知的语文老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扼杀天才的教育,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何天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没有兴趣天才难有。”

说到语文教学的核心,于老认为还是要坚持做好三件事情:教学生写字,读书,作文。然后是对此三者的条分缕析,一一举例。每一个例子我都要反复阅读许久,一直想要把它们记在心中,便于以后执行操作。

于老还提倡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课程,至少不能让学生仅仅只是满足于课堂的语文课本。在文中他列举了海量阅读发起人韩兴娥老师以及她学生的故事,对此很是看好。

于老特别强调,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首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得是个文化人,要多读书;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应该是个思想者,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所得形诸文字,因此,优秀语文老师要是一个写作者;最后,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与同事交流,与专家交流更好。

总之,与其说语文有人文性,不如说语文老师必须要有人文性,而且教师本人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文性的影响更大,更重要。因此,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应该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而这也正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Day8

今天读到第四辑里的《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就作文教学答青年教师问》《下水》。三篇文章风格、体裁都不相同,但都在谈作文教学技巧。我从中获取的信息也很多。

经过自己的整理和思考。我把于老师所表达的这些作文教学秘籍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个人尽皆知的道理。在小学生的认知世界往往会失灵。因此,老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发现写作的素材、寻找素材、提供素材。也就是要让学生要有米可炊。这样的素材可能是身边的事物。如瓜叶菊,兔耳兰,电动玩具狗,双人伞等等。具体的实物。

另一种素材,则是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如面对校园乱扔粮食现象,观看漫画讨论小辫现象,告别转学生,迎接新同学,参观工厂为产品写说明书等。都是可供学生下笔的素材。作文就在生活里。老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再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作文轻教重改。轻教是指写作前的指导,老师要尽量少讲。好让学生各显所能,尽情发挥,不陷入千篇一律的套路之中。重改是说学生作文完成后,老师要花大力气批阅并评讲。可先由学生互评。从一开始,就为学生指定固定的互评对象。先纠正基本的错字、别字,句子不通顺的问题。

老师批阅时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挑出典型的好作文作为表扬对象。全文都好的作文称为大典型。部分字词句段好的作文成称为小典型。所谓典型就是值得公开表扬的文章。表扬、鼓励、赞赏是让学生愿意写作文,乐意写作文的最大法宝。

二是指出不好的作为借鉴与修正的方向。确实,光是表扬好的固然使学生热情高涨。但有些不足的拿出来供全班共同修正。修正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再次闪光的过程。我以为老师要安排与计划好两者的比例。表彰占七分,指正占三分即可。

当然,想要达至这一步。首先还是得学生要写的出。学生有的写,老师才有的改。想要学生有的写,多读书、多摘抄、多练笔必不可少。老师可强制执行,略施手段,坚持一定就有成效。

三、老师要为学生写下水文。此举甚好。不写不知道,老师不参与就无法真正理解学生下笔为难的苦恼。通过举例为学生范写《记我校春季运动会》的过程,于老为学生提出了化整为零。否则。如此庞大的题目,可以想象学生会写成什么样。

老师通过切身体验,就能理解学生在写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难处。于是及时地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如何写作。

《下水》这篇文章给我的启迪很多。想学生之所想,体验学生的体验。通过老师下水文与学生作文的对比,既能让学生鲜明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又能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这样的指导值得我们借鉴。当然,于老举的例子还远不止这一篇。归纳起来,可总结为:多思考、多站在儿童视角。真正的下水文就一定对学生有所裨益。

最后,于老还提到学生作文写假话的现象。这又让我想起了在儿童阅读培训会上,管建刚老师的那句“课标竟提出要求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愤愤之情溢于言表。“说真话”竟然成了一种要求。一个人说真话难道不应该是最自然、最本真的事情吗?

因为小学作文往往要求有意义。而这恰是学生说真话的大敌。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事有意义,想要写得有意义,就只好胡编乱造。因此,于老提倡我们老师更要以自己的下水文告诉学生:写生活中的实事,写身边的真事,才是正确的作文之道。

Day9

今天读到第四辑里的《命题的艺术》《小题大做》《会观察,更要会想象》《三维一体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继续在谈作文教学。我也将这几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文命题的意义与技巧。指导写作文,先要给学生命好题。或者列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于我而言,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方法。先为学生命好题最大的意义在于,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题目取得足够好,足够有趣。学生才有动笔的欲望,才乐意写。比如作文题《唉,我这个人》《嘿,我这个人》《哈,我这个人》就比《我》要好上许多倍。而且通过变化一个语气词,整个作文的基调也就不一样了。再比如《妈妈,您辛苦了——写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前夕》以非常简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主副标题的关系与含义。

同时,通过阅读文中的几个案例。我还明白了命题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有具体方向。题目越小,学生越容易着手。一个好标题就是为学生找到了一个好的写作切入点。似乎有了一根导火线,紧接着就可以引来一篇文章。

二、指导写作的一些策略。于老提出教学作文中要做到以下原则:有小有大、有放有收、有观察更要有想象。小是指小事情,比如有学生在数学练习中算错了一道题,被老师纠正指出。大是指学生把一些小事写得生动、具体、内容丰富。大还包括学生把文章写得与众不同。同样写柳树,有人就写出了不一样的角度。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喜。能想到别人都想不到的东西。这就是小事件写出大内容。

放是指写作前不设太多限制,由学生发挥。收是指在评价学生作文草稿时必须要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修改与完善,至少要达到字从文顺。至于如何让学生能把文章写生动,写出细节。于老使用的方式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

观察是指尊重事实。写真人真事讲真话,写作真人真事时都要调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作文,从生活中来。文章也要写到生活中去。不夸大、不虚构,描述事实。但写作也要充分运用想象。想象即创造,要学会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把柳芽想象成刚出生的小宝宝,柳枝比喻成柳树妈妈的手臂。这样的想象就使文章丰富灵动多了。

想象,也是一种思考。对眼前事物、事件所产生的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在作文中把它呈现出来。比如学生写的《戏说座位》,一个小小的座位,学生竟从前排、中排、后排所引申出的意义写出了长长的一文。不能不说,这就是学生独特的思考所产生的魅力。

三、所有的方法训练有素,长期坚持,就会形成学生的能力。但,作为小学生,最基本能力还是要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所以,这也是指导作文教学的最低要求与最根本要求。把这个抓实了、抓牢了,才能言及其他。

这本书,到这里就读完了。但我依然会把它一直放在自己的桌上。日后时不时地拿出来阅读。尤其是在教学中碰到困惑的时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暑假读书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fj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