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由我的困惑展开。
我:“老师,我有时感到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时会出现短暂的迷茫,怀疑自己是不是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不对。请问这是定力还没有在心中深刻扎根的原因吗?”
老师:“很正常,你还没有明确自己的信仰,所以会产生这些感受。”
我:“老师,请问是时间未到还是阅历不够?”
老师:“你还不知道信仰的重要性。”
我:“老师,是认知不够,信心还不够坚定。可以这样理解吗?
经历了春节的疫情,年尾再次与疫情并肩前行;孩子爸暂时不能回家。每天我用内心的平静来安抚他,让他感受到来自破菩萨的保佑。
爷爷奶奶(在世时)、我的父母都信封菩萨。”
老师:“佛法讲究‘善根’和‘福德’。
还是苦难不够。有的人因为有大智慧而修行,有些人实在活不下去才修行。各种原因都有可能。”
苦难还不够?乍一看挺可怕的,甚至会让我两腿发软,因为我知道苦难的滋味。
好吧,逃避不了就欣然面对。
我:“‘善根’有了,如何平静的面对以后的生活,对我来说仍是要面对的考验。我属于在苦难中修行。”
老师:“要求自己“‘平静’,就会产生内心冲突。
情绪波动很正常,完全平静是不可能的。接纳自己的不平静,接纳自己的情绪波动,才是真正的修行。”
为什么怎么说都不对,我活的这么不堪吗?如果在半年前听到老师这么说,我会把心蜷缩起来,默默承受“打击”。
此刻我能理性接受老师的教诲。
我:“再次回到冥想,即‘禅修’。当苦难来临时,不评判,不抱怨,不怨天尤人,接纳当下的每一种情绪。”
老师:“冥想就是修行。”随即为我送上一个大大的“赞”。
我:“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就是接受苦难,从容面对,走在修行的路上。
老师,上次您连续两次和我提到‘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当时我还没有深刻理解您的用意。
我经历了十几年的苦难,以为命运之神会眷顾我,没想到依然在‘考验’我。
如同害怕‘死亡’,它依然会如期而至。就像接受幸福一样坦然接纳苦难。你对他笑,没准对方会送上一个灿烂的微笑。”
老师:“没有成佛以前都会有苦难。冥想只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大乘佛法的修行就是普度(服务,帮助)众生,行菩萨道。
真正的修行是‘无私奉献’。整天想‘我’,一切为‘我’,不叫修行。”
我:“修行之路漫长而曲折。还记得当初您和我说过,修行并不代表没有苦难。”
老师:“发‘菩提心(成佛度众生)’或者‘开悟(觉醒)’以后才是修行的开始。你还没有开始修行。”
我:“还一直没有从‘小我’中脱离出来。”
老师:“你天天想的都是‘我’。菩萨念念想的都是众生。”
我:“不止一次以为放下‘小我’,不知为什么兜兜转转又回到‘我’。为什么我这么难跨越不这一步?得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老师,我依然不敢在群里说话,文章不公开,不能坦然接受大家的意见。不去为大家服务。本来我以为是性格导致的‘心理缺陷’,看来是不够自信,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不敢说。依然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包袱。
老师,明白您一直鼓励我迈出第一步。”
老师:“不敢帮助别人,自己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
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双手合十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