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风雨桥》 长篇连载
十一、风雨桥
你并不打算刚开始就去结识太多当地的朋友。本来计划先一个人静静地呆一年左右,四处走走,到江源县周边的尚未被商业开发染指的景点看看,你想深入喀什特地貌的腹地,寻找一些创作的素材。这天午后,一个人在大大的落地窗前坐在椅子上享受秋日的阳光,屋子里正播放的是卡朋特的经典歌曲《Closes to you》。你对卡朋特兄妹的音乐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特别是妹妹这位拥有天籁般唱腔,能掏空听者灵魂的音乐天才三十出头就逝去,让你唏嘘不已。这个世界上有天才的存在,同样也有造物弄人的事实。
你听到门口有人喊你,开窗探头看到门口站着的是田佩光。他一看到你,就问你有没有时间。
“秦老师,明天省城文艺界的几个朋友来这里采风,喊我作陪,县里有安排他们的行程,要去考察一个侗族村寨,你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方便吗?”
“我跟他们提起你,他们也想认识一下你,今天安排的侗寨大歌表演,一起去看看吧,对你一定有帮助。”
你很快融入了这一伙文艺界的朋友之中,第二天早晨乘中巴车到达这个叫寨环的侗乡。
侗族在贵州湖南广西分布最广,有一些民族的传统保留得相当完好。例如在贵州大山里的一些侗族村落,人们还沿袭着数千年前集体劳作,平均分配生活物质的习惯,而且这一习惯并未因为现代文明的侵入而被打破。
你所来到的这个侗乡,却因为早在五六年前就被当地政府划入旅游开发的序列,因此并没有太多的传统旧制,但民族习俗以及专门编撰的民俗表演,依旧保留有侗族的特色。
车子拐到了岔路上,到一个开阔的场坝里停下。前面远处就是太滨河,一座长长的青瓦白边飞檐阁楼,仿佛从绿竹丛中生长起来,非常漂亮。你打开速写本,计划把这个阁楼大致画下来,旁边的田佩光却举起相机啪啪地拍照。
“秦老师,我现在出来采风,都不用速写本了,数码相机多方便,相片放电脑上,结构、色彩、光影一应俱全,作画方便得多。”他冲你扬扬手里的相机,不无调侃地说。
“我也用相机,但是一般情况下能用速写本的,我还是用速写本,习惯了。这座楼挺漂亮的,这叫什么建筑?”
“秦老师研究过中国建筑史吗?”
“了解一点点。”
“这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筑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侗族特有的,叫做花桥,叫福桥,也叫风雨桥。”
“风雨桥!”你感觉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还是看过。
“其实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这种建筑,就连有些专家教授,不是建筑本行,也不见得了解多少。”
“这名称有什么由来吗?”
“一般的桥只有柱有梁,充当的是交通的作用。但是在欧洲有一种桥,修得非常庞大,桥中间是街道,也承担交通作用,在桥面两侧,则修了楼房,修了店面,成了市场。在中国,桥上有廊,这桥就被称为廊桥,也叫蜈蚣桥、虹桥,多半是在江南水乡苏杭地区,有石头做的,有木头做的,但样式都比较单调,建筑结构和技巧也不是很高明。我以前去过一些旅游区,也见到过专门修的廊桥,砖混结构,但只是专门为旅游设计的,没什么美感与艺术性可言。而我们这里的风雨桥,也是廊桥的一种,全木结构,不用一根铁钉,从历史性、观赏性、艺术性、技术性几方面来看,只有侗族的风雨桥堪称廊桥中的极品。风雨桥的作用,有多重意义,第一,这是侗族的建筑传统,几千年的传承,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信仰,改不了,但凡跨河过江的侗家村寨,必修风雨桥。但是也有些村寨没有财力,修不起,有财力人力物力的村寨,将风雨桥修得瑰丽壮观,还有专人维护,并将出资人的姓名刻成石碑,立于桥头,因此上也就有了风雨桥的第二个作用,就是用来显示村寨或家族的实力。第三个作用,自然不用说就是实用价值了,桥面行人过货,侗族聚居的贵州、广西、湖南,雨量大,而且随时就来,因此还可遮风避雨,这也是风雨桥的字面意思,单这一点,就比很多会修桥的民族高明,比很多只有渡口,甚至连桥都没有的地方高明了不知多少倍,这个才叫对人的真正关怀。说到第四个意义,那就是娱乐的场所,一会儿我们进去寨子,你就会看到侗族的鼓楼,那是祭祀、集会的场所,一般都比较庄重,而人们娱乐的场所,就是风雨桥,青山绿水、彩廊艳装,这时候的风雨桥,就是真正的花桥了,一会儿我们走到桥上,你就会看到侗族人在桥上娱乐的场面。”田佩光一口气讲了这一堆话。
你被这位美术老师震撼了,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在梵净山区民族杂居地区的他,讲起本地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来,竟然如此侃侃,还解剖出一座桥的这么多层含义,功力了得,从这一刻起,你对他的印象,不仅仅是热情好客,更多增添了几分钦佩。
走了一段有团团毛竹夹道的石子路,来到了河畔的风雨桥上。桥上走廊里站着穿着玄色夹翠绿色民族服装,头戴花冠的一群妇女,也有年龄不大的小姑娘,在迎候你们的到来。桥上的人见你们来,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立刻就拉开嗓子唱起来:
呀依喂!
八月里来桂花开
妹唱花歌等你来
远方的贵客我问你
金花银华你采哪朵戴呦喂?
这句唱完,很快其他人附和着用低音缓慢地重复唱起来。
你们这些人都是搞文学艺术的,一见这场面,就知道是对歌了。田佩光在你耳边说:“秦老师,来两句,这可是侗族有名的对花歌,侗族大歌。”
你赶忙摇头说水急无鱼,人急无智,我先看看再说,一时转不来词。
你们中间有一位专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学者,想了想,应口唱到:
呀依喂!
哥哥我从远方来
能把妹妹的心事儿猜
金花银花我不要
单要妹妹俏人才喽喂。
众人一听,哄地笑了起来。妇女们让开路,请你们进寨子。
田佩光说,今天我们见到的,只是应旅游而创造的娱乐节目,真正的侗族大歌,那才叫排场、动听。这些妇女被尊称为侗家歌师,一个大歌队少则五六个人,多的话有成百人,他就见过一次上百人的大歌队斗歌,那场面,天地万物的声音都能被她们唱到惟妙惟肖,高音铿锵,合声柔美,非常悦耳,这是著名的侗族三宝之一,侗族人人都是歌师,各种歌词信手拈来,用的比喻恰到火候,生动活泼,技艺非常高超,不像现在混在文艺圈的一些诗人,音乐人,根本是在虚度光阴,没有创作一点点好东西出来。
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你早已见过许多,相对于蒙古歌舞的豪放、藏族歌舞的粗犷、新疆歌舞的异域风情,侗族大歌是另外一种感受。西北及北方诸多地方的歌舞多半表现的是人与天斗的快乐,歌颂的是人的自信和生活的状态,而侗族的大歌,却实实在在地追求与自然共处共生,相互沟通。想到这一点,你不禁盼望着到侗族盛大节日的时候,一定来看真正的与旅游表演无关的原生态侗族大歌。
进入寨子,一排缠着褐色头饰的男性在一座雄伟的宝塔前围成一个圈,这座宝塔的造型你曾从书上看到过,这就是侗族的最著名的建筑鼓楼了,现在到实地看看,果然是雄伟壮观,气度不凡。男人们围成的圆圈中间,放着一张被漆成红色的方桌,桌上一字排开十多个大碗,你心想绝对是要进酒了,但未见有酒坛子,碗里也没有酒。正纳闷,一位年长的男子站出来,扯开嗓子吆喝了几句你同不懂的调子,然后用本地方言跟田佩光他们讲起话来。
见你站在旁边呆呆地不知所措,田佩光凑过来说秦老师,族长叫我们按次序取大碗到宝塔后面的泉水池里取水喝,必须一口喝完,还有,千万不能直接从塔下的中堂穿过,要绕着塔走,从左边去,右边回,你一会儿跟着我就是了。
泉水甘冽,你一饮而尽,从鼓楼右边旋回来,你问田佩光。
“这是什么风俗?”
“侗族倒没有关于饮泉水这个风俗的明确记载,只是这个侗乡的甘泉有个美妙的传说:一位侗家小伙进山采药救了一只白色的鹿,这只受伤的鹿在他家里养伤到能行走的时候,突然开口说话,说她本是天界的仙女,因为贪恋本地美景,化为白鹿下凡来玩耍,结果不小心受了伤,现在伤好了,要回天界,为感谢救命之恩,可以满足恩人的三个愿望。小伙想了想,说寨子取水不便,要远去到河边挑水,就要一口甘泉井吧,果然水井就出现了;第二个愿望,说是寨子里人生病了,没有好大夫,没有好汤药,只能看着病人死去,因此,就要一幅汤药,能救乡亲的命。白鹿说,这泉水就是汤药了,经常喝能消灾、清热、下火、延年益寿;两个愿望说完了,侗家小伙不啃声了,白鹿问他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小伙想了想,问她说出来一定能实现吗?白鹿说一定,小伙大胆地说,我要你留下来跟我过日子,白鹿立刻化为一位美丽的姑娘,说你心眼这么好,处处为乡亲们着想,我不回天界了,就当你的妻子。两人喜结连理,相扶终身,而那股泉水井果然为乡亲们呆了平安、健康。现在我们喝的,就是传说中的泉水。凡是寨环侗乡来客,总要先喝一碗水。”
你听着田佩光的讲解,心头为之一振,问他:
“这些故事人们都知道吗?”
“没来过的人不一定知道,我来玩过几次,每次来都要喝水,因此这个故事被我捡到了。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创作计划,准备收集一些少数民族的最美的民间故事做题材创作一些作品,目的也不是为搞展览卖画,只算是了结我的一个心愿。”
你们四处走动,摄像、速写,细细地观赏漂亮的木房子和竹楼。下午四点多,你们一行六人本来打算回城,但族长说你们是客人,就别走了,正巧村里有户人家给儿子摆满月酒,整个寨子都来祝贺,酒席摆满了坝子,场面热烈。族长跟主人讲了情况,你们立刻被安排到一张席位上,各种菜肴很快就上了桌,这时主人夫妇抱着小孩子来敬酒了。你赶紧学他们,掏点钱塞到小孩的衣服里,主人家连声道谢。小瓷碗里的米酒被斟得满满当当,男主人梗着脖子唱几句,一扬脖子,将酒一饮而尽,你们赶忙跟着干掉,很快又斟满了,一连三下全干。田佩光看你上了脸,笑着说秦老师,北方人的酒量不至于两三碗米酒就上脸吧?你赶忙说,喝不得了,年轻时候豪饮,喝坏了胃。
听你这样说,他立刻笑得像个小孩。拍着你的后背说;“秦老师,我们正是少年壮志啊,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年轻时怎么怎么’,这话留到三十年后说吧。”说完哈哈地笑起来。
酒过三巡,你以为主人该去招呼其他客人了,没想到换碗了,酒碗活生生大了一号,酒满上后,族长说话了:
“你们今天是我们寨环的贵客,按照规矩,乡亲们要来为你们祝酒,希望贵客们赏脸,二十四碗不下桌。”
田佩光赶紧给你解释:
“这是侗族的待客传统,酒过三巡算是见面结识,接下来就是十二碗的‘月月顺’,一年十二月,每喝一碗,就表示一月之中平安健康。喝完‘月月顺’就是‘天长地久’的三杯,最后是‘九九归一’的九杯,共二十四碗。这个酒是必须要喝的。”
“喝不下又该怎么办?”
“这是糯米酒,一般少醉人的,如真喝不下,劝酒的人看情况就不会勉强,如果喝得下故意不喝,那倒是辜负了主人家的好意。”
其实你不怕喝酒,何况是是味若糖水的糯米酒,只是这数量一下子就要唬住人。
二十四碗过后,刚吃几口菜,主人家又开口了。说这是礼仪酒,接下来就是娱乐了,要对歌,对不上就要罚酒。其他吃饱退席的人也围过来,陪你们热闹,一时间,山歌就开了场子,很快轮到你了,你有点紧张。
主人唱到:
天上青龙会吸水
河里鲤鱼会摆尾
我只会山歌串串对
问问客人我家乡美不美?
田佩光怕你听不懂方言唱词,就为你解释。你低头诌了半天,人群里有人叫着说时间太久了,喝酒,喝酒!
水里的鸳鸯成双对
树上的鸟儿比翼飞
你的家乡实在美
山美水美人更美
急中生智,你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词,倒是按着他们的调子唱上了。众人一听,拍手叫好,主人家见你对上,就自饮一碗,轮到下一位。
一下午的酒歌欢愉,你忘记了以往所有的不快,也没有了任何防备与生疏,喝了不少酒,最后对不上歌,也实在喝不下了,主人家将你们的碗全部斟满,连同族长在内,喝一声“圆圆满满”,干了这一碗,才与你们道别,并送到风雨桥头,热情邀请你们下次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