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75年3月,仅有600人的金蒲城,被北匈奴20000骑兵围困。东汉名将耿恭站在城楼上,对着城脚下的匈奴人说道:“这是大汉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
匈奴人哈哈大笑,以为耿恭在吹牛。耿恭立刻指挥士兵们放箭,刹那间,无数匈奴士兵中箭,只见他们伤口的血水在沸腾,犹如水烧开了般。
匈奴人你看我,我看你,被吓破了胆,赶紧撤退逃命。匈奴人迷信,以为汉军和巫师一样,有神力,一时之间被震慑住了。
事实上,耿恭只是命人在箭头抹了毒药,却成功吓住了没有文化的匈奴人。
当晚,狂风暴雨,匈奴士兵本以为可以养精蓄锐,却没想到耿恭带兵突袭敌营,杀得他们措手不及,死伤无数。
耿恭靠着智力和武力成功吓住了敌军,暂时逼退了他们,但耿恭并未松懈,他知道匈奴人很快会卷土重来,还会有一番恶战。
耿恭带着士兵们转移到了疏勒城,这里易守难攻,能够暂时抵挡住匈奴的进攻。
匈奴大军攻陷了柳中城后,转头又包围了耿恭所在的疏勒城。
双方在僵持,匈奴人想出一计,切断了疏勒城的水源,汉军无水可用。
将士们为了解渴,只能从马粪中榨汁,苦不堪言。
耿恭带着士兵们到处凿井,然而都是枯井,挖再深也看不到一滴水,耿恭对天长叹:“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从山中喷出;如今汉室恩德神圣,怎么可能走投无路呢?”
耿恭整理衣冠,对着一口枯井叩拜,不久后竟然有泉水缓缓地涌了出来,大家喜极而泣。
耿恭命人向城下泼水,匈奴人一看,震惊了,没想到汉军运气这么好。
作为被困一方,汉军是处于劣势的,随着围城时间越来越长,城里的粮食逐渐被吃完,只能煮铠甲吃,从几百人到几十人,不断有人饿死,病死,但没有人投降。
匈奴人欣赏耿恭,想让他投降,派出使者去劝服耿恭,许诺会让他当白屋王,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没想到耿恭杀了使者,在城头烤肉吃。这一幕让匈奴人气得发疯,也让千年后的岳飞深深震撼,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耿恭宁死不屈,然而看着兄弟们一个个死去,他心如刀绞,不知道为何大汉王朝迟迟不派援军。
只因为在这期间,汉明帝突然去世,大汉王朝正忙着办丧事,无暇管远在西域的孤军。
汉章帝继位后,发现这事情还没有处理,于是召集大臣商量要不要救,有人反对,说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孤军们肯定已经遭遇不测,派人过去也是徒劳。
司徒鲍昱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告诉汉章帝,如果抛弃孤军,只会让广大士兵们心寒,以后如果再发生战争,还有谁愿意为汉朝而战?不能让军人寒心!
汉章帝被这番话打动了,这一年冬天,七千汉军出发,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在第二年正月到达了天山脚下,在柳中城中大败匈奴和车师联军,北匈奴逃遁,车师复降。
正准备班师回朝,一个叫范羌的将领出来说话了,范羌是耿恭的部下,之前受命前去敦煌郡领取将士们过冬的寒衣,一直没能回到疏勒城。
救耿恭,还要翻越天山,天气恶劣,大雪纷飞,路况十分危险,不少人犹豫,范羌不愿放弃,带上两千士兵去疏勒城。
一路历经各种艰难困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此时疏勒城中的汉军已经所剩无几,活着的也已经饿成了皮包骨,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他们已经绝望了。
那一夜,当听到城外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汉军都以为是匈奴又来犯了,正拿起武器要作战,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道: “弟兄们!我是范羌!朝廷派军来接你们了!”,这无疑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城门打开后,守城的士兵们看着来救援的汉军,流下了激动而又伤心的泪水,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此时城中的汉军只剩26个人,大部分士兵都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再也无法和家人团聚。
回去的路途上,有匈奴兵在后追击,3月份到达玉门关时,26人只剩下13人。
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看到了一群像叫花子一样的汉军,衣衫褴褛,不成人形,他大受震撼,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郑众上书汉章帝:“耿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汉章帝知道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后大为感动,任命耿恭为骑都尉,重赏了耿恭和他的士兵们。
英雄不该被遗忘。(来源:蓝鲸老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