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儒家很出名的一位弟子,而我对他最深的印象就在于他与孔子的对话互动,他对孔子及孔门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子路我们一想到他都是粗俗暴力的性格,他会如何影响孔子呢,我们从他的生平简历来看。
初入孔门
最早的子路是没有资料记载的,最早的是在他初见孔子之时。"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凌暴孔子。"大概的意思就是子路的性格粗鲁,喜好勇,性格刚直,头带着雄鸡毛,佩戴着野公猪的皮毛,欺压轻辱了孔子。这里很明显的凸显出来子路他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他早期的一种形象。他的装束风格更偏向于野人,语言更为粗俗,很明显并不具备读书人的性格特征。我们就都可以想象到一个头上顶着鸡毛,身上披着毛皮的家伙出来后非常轻蔑的看了看孔子,我们就有了很明显的对比。而后他与孔子又有了一段对话,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人恶仕,必近于刑。”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而受教。"这段对话就讲的是孔子与子路关于该不该学而产生的讨论对话,他们都用竹箭来举例,孔子顺着子路的思维说下去,因材施教,成功的让子路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说服了子路开始学习。于是于鲁昭公二十年归到了孔子门下,开始了学习,这一学便是一生。
艰苦修炼
子路进到孔子门下后显得与其他门人格格不入,因他们都是接受过文化,生长在城中的国人,子路只不过是城外的一个乡民罢了,因此子路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尽人意。而孔子对于他的态度便是在鼓励的同时也给予不少打击,以维持他的意志。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一则里,就可以明显的看到孔子刚刚对子路肯定过后,就很快的又对子路进行了一次打击。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他也已经到了入门的级别,也说明了他一直在苦苦修炼。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我们从这一则里可以知道,子路他还是对学习有追求的,而且他也不止处于最低的层次,他也在一直背诵孔子说的那句话,把其深记于心。深深的刻进了自己的骨子里,但虽然在我们看来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孔子还是很快的否定了子路,而这也算是对子路的一种另向激励吧。而这样的例子也还有很多,子路在孔门下总归不会是容易的,因此可以说他加入孔门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修炼,去领悟道、仁、义以及儒学。
施政之道
子路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周游列国之间,无论他亦或是孔子都面临了很多关于如何执政的问题,而他们也因此展开了很多讨论。公山不狃以费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这则的大致意思就是公山不狃是一个叛臣,而他召见孔子去执政,孔子想要去,却被子路阻拦了。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子路对孔子所说的都有深刻的印象了,有很深的记忆,也很重视这些言语,而他的话相必也对孔子产生了些影响。而这里也反应出了孔子希望有平台实战他的才华的强烈。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失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则主要讲的是孔子去见了卫国国君的夫人南子,而我们可以推断出南子他的名声并不好,因此子路才会质疑孔子到底是好德还是好色?而孔子也被气的不轻,对天发了誓。这里也体现出了孔子渴望有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平台的强烈。而这里子路也对孔子进行了质疑,在那个时代很少有学生质疑老师的,而子路也算是极少数了,而他这点也对孔子产生了很大影响,听取了不少建议。而后面一则就提到了子路他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官职的问题。他并不能担任一个有权利的大官。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子路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来分析,我们都知道子路的性子是比较的急躁的,而他也是说后立即执行的人。不代表这全部都是子路的缺点和问题,但是可以基本的推断出子路他做事并没有太多的谋略和策划可言。而这样的人做事就很容易忽略很多事情,一旦把大权也交于他的手中,那么很有可能他掌管的部分就很快会在一次没有谋略策划的行动中崩塌。因此孔子会说子路可谓具臣矣,这便是子路所合适施政方式。
可不忠乎
我们知道,忠是子路的一大特征。"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这里体现的就是子路在孔子生病的时候为他而祷告的场景,虽然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子路的祷和孔子的祷是大不相同的,子路并没有理解祷的本质,他并不是在与神灵对话而是在与祖先做着一种交易。但是抛开这个,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对于孔子生病这件事是非常的着急以及非常渴望寻求解决办法的。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他对于孔子的忠和深厚的一种感情。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里是子路在他们已经周游列国很长时间时问的。这里其实就体现出了子路对于孔子道的一个质疑,怀疑。为何我们所坚信的道却没有人愿意使用呢,而类似于鬼神这类虚幻之物却有人愿意信服。这也是子路直言不讳的表达出的对于自己所坚守的道的质疑。
可不死乎
似乎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子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以及看到了他生命的尾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子路曰:食其者不避其难。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随结缨而死"这段讲的就是子路的死因了,他所服侍的人在卫国发起了动乱,于是他便回城想去杀死动乱者,但最后却结缨而死。这里我们不免发出疑问,子路他可以不死吗?这个问题要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从选择上他是可以不死的。他完全可以选择不入城去制服那二人,从这个角度他是不会死的。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是无法不死的。无论如何,子路他都会选择回到城中,去尝试着制服那两个反叛的人,因为这是他思想里带着的东西,他认为他必须去舍生取义,这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子路他是不可不死的。
这便就是子路的一生,后人给了他很多的头衔,比如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而子路他的一切改变也真切配得上他的成长。在他学习的过程中他也经历了很多,困惑,疑惑,逐渐领悟。而他对于孔子也有非常的影响,比如很大的观念上的改变,孔子本来是并不支持子路进入到他的们下的,但是后来因为子路的言辞,孔子最终让他们进入到了他门下,也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一说。孔子也遭受了很多的子路质疑,比如子路有质疑他君子亦有穷乎?想我们这样掌握了道的人还会遭遇这种困境吗?我所坚持的道到底是好的嘛?如果是为何又不被重用呢。等等一切都是子路会表达出自己的困惑与质疑。我们可以说师生互动中成就了子路的勇,孔子的仁,这一对师生让人性之光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