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论语大讲堂三笑集
论语群贤传6:子路传(6)

论语群贤传6:子路传(6)

作者: 一竹居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9:20 被阅读5次


粗野


子路本性粗野。后随孔子学习,虽有所改进,但不时露出尾巴。按《论语》,由也喭。(11·18)

粗野,首先表现在着装。子路这人就这样,衣服破了也不补,搞得乱七八糟的。不过,跟穿着新潮的公子哥站一起,他不会感到羞耻,相反,还有点洋洋得意。对于这种自信,孔子就曾引用《诗经》中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来赞美他。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会好呢?得到夫子的点赞,子路立马翘起尾巴,有事没事就叨叨那两句。解铃还需系铃人,孔子只得再按住子路的尾巴,说你这样呀,又怎么会好起来呢?按《论语》,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9·27)

粗野,其次表现在急躁。春分时,天气爽朗,孔子心情也爽朗。他问问大家,有什么理想,分享一下。话音未落,子路就抢答:“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处在大国中间,外头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闹饥荒,我去治理,三年后,人人有勇气,人人讲道理。”孔子看都没看,只是微微一笑。后来,孔子才告诉曾皙,治理一个国家应该礼让,可子路一点都不谦虚。按《论语》,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1·26)

还有一次更有趣。子路谱了一首新曲,想弹给孔子听。可巧,孔子不在。子路一刻也不想等,就在厅堂里,架起随身携带的瑟,“叮叮当当”的,引得师兄弟围观。孔子回来后,批评道,仲由,你怎么在我门口谈瑟?大家立马鄙视子路。孔子随即语气一缓,算啦算啦,他只在厅堂弹,没有进入内室就好。大家才放过子路。按《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1·15)

粗野,还表现在鲁莽,不思后果。卫出公一边啃着小龙虾,一边听着报告,关于子路在蒲邑的政绩。他想,小龙虾就这么有肉,那大龙虾就更多肉。卫君真奇葩,直把孔子师徒当作大小龙虾。不过,大龙虾没吃过。为保险起见,让子路探探大龙虾的口风。

恰逢重阳,子路准备好上好贡菊,敬奉夫子。贡菊入口,孔子啧啧有声,不住点头称好。子路微微一笑,试探地说,“夫子,假如,假如卫君请您做官,您会先做什么?”“纠正名分!纠正那些用词不当的名分!”孔子想都没想。“您太迂了!名分何必纠正呢?”“好你个野仲由!君子,对于不懂的,就保留态度,不会胡说八道。”

孔子肺都快气炸,直接开骂。不知不觉,他语速加快,逻辑增强。“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顺理成章,工作就不可能搞好;工作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举办不起来;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手脚放哪里都不知道。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有它的理由,可以说得出来;而顺理成章的话也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措辞说话,一点都不能马虎。”

按《论语》,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事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子路鲁莽,本性难移;子路鲁莽,妇孺皆知。最后,搞得子路都有点心理障碍。饿了,想吃,会不会是鲁莽表现呢?带着疑惑,更带着饥饿,子路敲开了夫子的门。不过,子路换个方式表达,听了能做吗?孔子摇了摇头,严肃地说:“有父亲兄长在,不能那样做!”看来,孔子也是经验主义者,默认子路是鲁莽的。“咕噜”,“咕噜”,子路实在扛不住,皱着眉头,“那,那饿了可以吃嘛?”“去!去吃!干嘛弯弯绕!”子路飞也去饭饭了。看来,饿了就吃不会被说成鲁莽的。

今天不知咋回事,冉有也像子路那样问。望着怯生生的样子,孔子以为他也饿了,就干脆地回答,可以,去吧。这一切,公西赤看在眼里,疑在心里。“夫子,为何一个问题,两种回答?”“冉求比较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比较胆大,所以我给他压压。”按《论语》,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好勇


子路,好使勇力。因此,很多人吃过他的亏,他也吃过很多人的亏。要不,他咋会是孔子的保镖?

子路,爱听故事,尤其是鲁国三虎将的故事。他废寝忘食,百听不厌。根据《左传》记载,鲁襄公十年,晋楚争霸,发生了偪阳之战。偪阳国,今属山东枣庄市台儿庄。晋鲁联军把偪阳围了,可久攻不下。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心生一计,手拉一车辎重,引诱守军打开城门。这招真灵,门开了。晋鲁联军也不含糊,直接冲进去。不料想,内城闸门突然放下,原来对方想来个瓮中捉鳖。在这千钧一发时,陬人纥(叔梁纥),也就是孔子的亲爹,挺身而出,双手死死地托住闸门。这样,攻进城的人马赶紧撤出。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狄虒弥拆下车轮,蒙上皮甲,做成大盾牌。他左手持盾,右手擎戟,带一队步兵进攻敌人。此情此景,孟献子有感而发,用《诗》句“有力如虎”夸赞他。

战场,瞬息即变。刚才是攻方引诱守方,现在换成守方引诱攻方。偪阳守军从城上垂下长布,秦堇父想都没想,拉着布条“噌噌噌”就上去了。快到城头时,守军就割断布条,害得秦堇父重重摔下来。秦堇父,真勇猛,醒了又去爬。现在是,爬了摔,摔了醒,醒了爬。反复三次,守军都不忍下手了。秦堇父,不依不饶,把断布作带子,在军营夸示了三天三夜。

从此,秦堇父、叔梁纥、狄虒弥被合称为“鲁国三虎将”。

对于子路,孔子评价最多的就是,勇猛超过他,这没什么可取的。按《论语》,孔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5·7)

子路就一犟驴,不管孔子批评他多少次,他还是好勇如初。有时,他还偷换概念,想把尚勇提升到君子的范畴。面对犟驴,孔子一点不留情面,直言道,对于君子,义才是最重要的。假如只有勇,没有义,君子就会捣乱,小人干脆做土匪、当强盗。按《论语》,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3)

被批多次后,子路也讲究说话技巧了。他不表露观点,装作问问夫子态度。当被问到行军打仗,喜欢与谁共事时,孔子看透子路的意图,直接给他当头一棒。小样的,还嫩点。空手打老虎,不用船过河,到死也不后悔的人,我不跟他共事。我共事的人,应该是遇事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能完成的。子路想想,自己好像跟这些标准搭不上,心里不是很爽。按《论语》,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相关文章

  • 论语群贤传6:子路传(6)

    粗野 子路本性粗野。后随孔子学习,虽有所改进,但不时露出尾巴。按《论语》,由也喭。(11·18) 粗野,首先表现在...

  • 《论语》中的子路

    论语群贤传:子路传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他小孔子9岁,性粗野,好勇力,刚直仗义。当过孔子的...

  • 论语群贤传1:子路传(1)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 他小孔子9岁,性粗野,好勇力,刚直仗义。当过孔子的保镖、学生,并在孔...

  • 论语群贤传7:子路传(7)

    刚直 弟子中,敢当面顶撞孔子的,唯有子路。 因为,子路刚直。 在卫国,孔子遇上麻烦了,南子要接见他。这南子,可不是...

  • 论语群贤传2:子路传(2)

    离开叶邑,继续前行。 楚国山多水更多,孔子绕来又绕去,就是绕不到渡口。没法子,孔子拿过子路驾车的缰绳,让他去问路。...

  • 论语群贤传4:子路传(4)

    做官 鲁定公十年夏,鲁、齐举行祝其之会,孔子担任傧相。祝其,也叫夹谷,当时属于齐地。傧相,是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

  • 论语群贤传5:子路传(5)

    子路,命好,到哪都有官做。卫出公任命他为蒲大夫,这可是军事重地蒲邑的行政长官啊。子路跟孔子告个别,顺便请教下如何事...

  • 论语群贤传3:子路传(3)

    学生 推行周礼,难免走南闯北;走南闯北,难免长路漫漫;长路漫漫,难免无聊;无聊,特想聊。可无论孔子聊东、聊西,甚至...

  • 论语群贤传27:樊迟传

    智勇双全 鲁哀公十一年,齐国进犯鲁国。 季氏宰冉有,代表季孙率左军杀奔前线。管周父为御者,樊迟为车右。季孙看了看,...

  • 论语群贤传16:宰我传

    “天啊,杀了我吧!” 凄厉声,撕裂了旷野长空,久久不能散去。 旷野上,松垮地立着,仰天长啸者。他,衣衫褴褛,骨瘦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群贤传6:子路传(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s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