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编辑、亚马逊退出中国与遵守规则

作者: qwemb | 来源:发表于2019-05-09 21:56 被阅读163次

    1.

    今天早上朋友圈被一个截图刷屏,是一个女孩吐槽自己的编辑前男友的。让我想起一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男编辑、亚马逊退出中国与遵守规则

    本图来源 豆瓣@重版出不来

    那个女孩对编辑行业的描述一点都不夸张,太栩栩如生,让我忍不住要将身边认识的男编辑们一一对号入座。不过想来现在男编辑们赚得应该没那么少吧,至少我知道的大出版社和图书公司资深男编辑的收入没那么少。很简单,看他们是不是频繁跳槽就知道了。

    而对 “男怕入错行” 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是因为一直觉得自己入错了行,进了图书出版这个行业。尤其是在2010年,每天面对着电脑做Excel表的时候。那时跟亚马逊中国要每周进行业务例会,没错,是出版社跟亚马逊每周进行例会。

    2010年一整年,我在中信出版社负责亚马逊业务,近距离接触这家跨国电商巨头。彼时在中国图书电商的版图中,当当是市场老大,亚马逊中国是追赶者,京东则要到2010年底才上线图书业务,当时更多还是以3C数码起家的电商网站。其他小的图书网站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亚马逊中国那时还叫亚马逊卓越,正如日中天。为什么这么说?上新的业务系统,在国内不同的城市开设新的运营中心,不断招聘新员工。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与他们在全世界的扩张一样。

    2010年下半年,京东开始筹划上线图书业务,原亚马逊中国图书业务老大石涛去负责京东图书业务,不过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因有同业禁止协议,石总一直是在幕后指挥。这时候我也开始负责出版社内跟京东的对接,接触京东的图书业务团队。

    2011年,出版社业务调整,我不再负责亚马逊,开始负责出版社对当当的业务。到2012年下半年离开,2013年进入当当工作,再到2014年换新工作的时候,原京东图书业务团队的很多人成了我的新同事。

    十年时间,我与这3家电商都曾近距离接触过,接触的那些电商朋友,也在各个不同的圈子碰到。到现在当当和京东图书业务双雄并立,还有个天猫图书虎视眈眈,亚马逊的图书业务则在几年前就已开始掉队,直至前段时间亚马逊正式宣布电商业务退出中国。正式宣布前,小道消息就在疯传,在我看来这并不新奇,迟早的事情,只是这一天终于来了。

    2.

    说一切早已注定,不免堕入宿命论。

    然而在大多数出版社的销售数据,还是按月甚至季度或半年统计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跟亚马逊中国进行周例会,对比周与周的数据——并不是每个出版社都有机会跟亚马逊进行周例会,亚马逊也只是针对头部的重点供应商才有这个待遇,因为亚马逊的整个采购、运营、物流团队都要配合。

    在每周的例会上,要回顾上周的各项重点工作,各种销售数据,包括上线的各种专题、推荐的重点品、预售,还要检视已经下线的专题、促销活动的数据,而每月至少有一次例会要检视月度数据。月度或季度的会上,一般都会有双方的大领导参加,在出版社这边一般是分管的副社长,在亚马逊那边则是图书业务的老大。

    每周例会数据汇总的表格是我的噩梦,至少要准备大半天的时间,到后来一想到这个例会就心生恐惧。当然,开完例会相对来说就是比较轻松的时候了,虽然马上要开始新一周的工作。

    那时候经常开完周例会或者跟对方采购谈事情就到了下午6点半或者7点,整个亚马逊的办公室只剩我们几个人,透过亚马逊位于远洋国际中心高层的窗户,看外面的京城,四环上车水马龙,天色微微暗,整个城市有种朦胧美。

    那是一周中最放松的时候。

    3.

    那时也会思考,亚马逊的系统这么牛,我们这么拼命,什么时候我们的业务量(简单说就是销售和回款)能超过当当?

    自己的答案是,不可能。

    其实当时还没有接触过当当的业务,所有信息都是从同事和领导那得到的。但是对于亚马逊太了解了。

    亚马逊过于注重自己的系统。

    男编辑、亚马逊退出中国与遵守规则

    最近两年关于算法推荐内容,今日头条之后,国内的各大网站都跟进效仿,我们行距文化也代理出版闫泽华老师的一本书,叫《内容算法》,专门讲述内容的算法推荐系统。早在2010年,亚马逊的系统就可以根据你的购买、浏览记录给你推荐相应的书籍,系统算法非常先进。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亚马逊过于重视系统(不光是算法,是整个业务逻辑系统),努力将人的干预降到最低,试图提高系统的运行逻辑,但在现实中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举个例子,一本书同样销售上涨,假如当当一天卖200本,亚马逊一天卖100本(这基本上是当时的正常比例),当当的逻辑是给我来一万本,但你给我降5个点发货,出版社一般都能接受;亚马逊的逻辑则是,我只要15天的备货,并且要保证15天后我补货都要有货。

    但出版社不是亚马逊开的。

    出版社都会对亚马逊这个逻辑头疼。出版社还有很多家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及当当,为什么要给你留备货?出版社要考虑的还有印制周期,其他书店的补货量,库存情况。既然这个书数据已经证明卖得好,你为什么不能多进点呢?那当当至少可以保证60天内不断货,而亚马逊则经常可能补不到货,这可是重点畅销书啊。

    亚马逊降低了自己的库存和退货风险,相应地把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却也面临着更大的补货风险。

    4.

    几年前,京东上线图书业务后,京东、亚马逊、当当三家在图书电商领域进行价格大战。

    三家电商图书价格大战时,我正好在出版社负责对当当的业务。出版社新员工入职培训,我给大家讲电商发行,讲了一下当时的电商价格战,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到了饭点都要求讲完再去吃饭。

    后来刘强东曾经说过“如果(亚马逊)中国区负责人都不能决定一件事,谈什么执行,你可以问问汉华,他可以说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吗?我可以做到。”

    这是亚马逊的另一种掣肘,决定权并不在中国区,中国区的权限有限,后来亚马逊中国业务重点转向kindle, 纸书也不再受重视。

    刘强东说的汉华是彼时亚马逊中国的老大王汉华,经常能在亚马逊办公区碰到他,文质彬彬,非常谦逊,典型的外企高级职业经理人模样。2010年中信出版张亚勤的新书《让智慧升起》,当时还在微软中国的张亚勤博士,去亚马逊办公室做线上直播活动,汉华还专门等在前台,来打招呼。

    在业务层面上,亚马逊的采购,补货、运营是三个不同的部门,是一种三权分立的情况,大家互相制约。而当当KPI考核到采购,采购是有决策权的。后来京东图书的发展,虽然石涛是从亚马逊出来,但业务模式上也是跟当当这种业务模式更接近。在中国做生意,人的因素很重要。

    十年过去,张亚勤博士从微软中国去了百度做总裁,刘强东陷入性侵罗生门,李国庆则与俞渝撕破脸离开当当。汉华几年前就低调离开亚马逊,进入另一个大外企做中国区老大。

    5.

    出版行业真的不好做。

    早上男编辑前女友的吐槽,不过给从业者一个自嘲的机会,让外面人看到这个行业的辛苦。可是男编辑为什么要被嘲笑,他不过在努力做自己的工作,这篇文章的女孩让我看到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女孩的影子。

    不过作为从业者,除了自嘲,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深思一下?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一个小公司,竟然也碰到好多次不遵守合同的事情,问题是还经常振振有词,你看那谁谁谁,你看大家都这样。让我实在忍不住吐槽:你不能一边吐槽着自己的辛苦,一边不遵守自己亲手签订的合同,毕竟,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为你所在的公司负责。

    你尽可以把责任推卸给书号的管控,推卸给公司复杂的流程,推卸给领导,推卸给没有人看书。可是当我们做一个决定,就要为这个决定负责。这世界上有太多不为自己决定负责的人,从大外企到大国企,到大互联网公司,都没少见。

    前段时间对996的讨论铺天盖地。这背后是什么?

    是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突飞猛进,是华为、腾讯、阿里成为世界性的公司,是70后,80后这批中间力量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涌入城市后,巨大人口红利的释放。

    更是大公司老板们对劳动合同的不尊重!

    亚马逊黯然退出中国,因为他们玩不了996,否则加班费要给到破产。

    刘强东以为可以无视规则,到了美国仍然去玩自己那一套,没料到马失前蹄。

    这个世界一直在混乱中前行,你要么制订规则,要么遵守规则。两强相遇会怎么样?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给过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男编辑、亚马逊退出中国与遵守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cn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