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991)下

详注《随园诗话》(991)下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4-15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九·三六】

 沈存中香山押“饿殍”为夫。又笑杜牧之《杜秋》诗“厌饫不能饴”,误饴糖之饴,作饮噉用。不知杜牧之用“饴”字,本东汉《童谣》:“饴我大豆烹芋魁。”又,晋《盛彦传》:“婢使蛴螬炙饴之。”香山之押“殍”作平声,本《唐韵》“敷”字下收“殍”,作“抚俱切”。犹之今平韵不收“纠”字,而嵇康《琴赋》亦竟作平声押也。

沈存中,即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也是一位文学家,一个优秀的诗人。沈括的诗文作品,载于《长兴集》内,但今传之本已残缺不全。

香山,即唐代诗人白居易。

押“饿殍”为夫。意思是,作诗时,将饿殍的“殍”字,押韵在“夫”字上。饿殍,音è piǎo,意思是饿死的人。亦作“饿莩”,《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殍,康熙字典:“《广韵》平表切《集韵》《韵会》被表切,𠀤音摽。饿死曰殍。或作𦹡,亦作𦭼。《前汉·食货志赞》涂有饿𦭼。与殍同。又通作莩。《孟子》野有饿莩。”然而,莩是多音字,音piǎo、fú。只有读piǎo时,才与“殍”通,读fú时,则是指一种草。《说文》:莩,莩草也。张舜徽注:“莩,此草生湖地,色淡白,可以盖屋,湖、湘间平野亦多有之。” 莩,康熙字典:“《唐韵》芳无切,音孚。《前汉·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注》葭,芦也。莩者,其𥮉中白皮至薄者也。又《广韵》平表切。与殍通。《孟子》野有饿莩。《疏》郊野之闲有饿而死者。”从康熙字典的释义可以看出,饿殍的“殍”字,虽然通“莩”,但读音不一,押“夫”字,应该是错误的。

杜牧之《杜秋》。意思是,杜牧的《杜秋》。原书标点错误,将“杜牧之”三字标点为人名,导致后人误读。《杜秋》,全名为《杜秋娘诗》。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叙述了杜秋娘一生的坎坷命运,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分两部分:从开头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从“我昨金陵过”到末尾为第二部分,着重抒写诗人由杜秋生平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但在抒情中也有叙事。诗歌风格清丽中显刚劲。

厌饫不能饴,出自唐·杜牧《杜秋娘诗》。原文:“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餍饫(yàn yù):饱食。饴(yí):本是麦芽糖,这里指味道甘美。

饮噉,音yǐn dàn,意思是吃喝。《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好酒食,饮噉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饮噉醉饱,便卧檐下。”噉,意思同“啖”,吃或给人吃。《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略》:“五官将知忠(王忠,扶风人,魏国将领)尝噉人,因从驾出行,令俳取冢间髑髅系著忠马鞍,以为欢笑。”

东汉《童谣》,指汉代无名氏《汝南鸿隙陂童谣》。有两个版本。一是《汉书·翟方进传》所载:时有童谣云:“坏陂谁。翟子威(子威,方进字)。饭我豆羹芋葵。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另一是《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许杨》载:时人歌曰:“败我陂者翟子威。饴我大豆,烹我芋魁。反乎覆,陂当复。”李贤注:“芋魁,芋根也。”与《后汉书》相比,《汉书》“饴”作“饭”,“亨”作“羹”。

饴,音yí,饴糖,用麦芽制成的糖。东汉·许慎《说文》:饴,米煎也。《礼记·内则》:枣栗饴蜜。以甘之。饴,康熙字典:“(古文)䬮,……音移。《玉篇》饧也。《六书故》以米糵煎秫为目饴也。……《诗·大雅》堇荼如饴。……又《集韵》《韵会》𠀤祥吏切,音寺。本作飤。《晋书·王荟传》以私米作饘粥以饴饿者。”另,“饴”通“贻”(yí),赠送;通“饲”(sì)。例:《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贻我来牟”,《汉书·刘向传》作“饴我釐麰”。注:“饴,读与贻同。”例:《晋书·王荟传》:“荟以私米作饘粥,以饴饿者。”饴通“饲”,拿食物让人吃。

晋《盛彦传》,即《晋书·孝友传·盛彦传》。袁枚所引之“婢使蛴螬炙饴之”句,摘自其中。原文:“盛彦字翁子,广陵人也。……母王氏因疾失明,彦每言及,未尝不流涕。於是不应辟召,躬自侍养,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疾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伺彦暂行,取蛴螬炙饴之。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以示彦。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母目豁然即开,从此遂愈。”按:此处的“饴”,是喂食的意思,通“饲”读sì。

《唐韵》,韵书。五卷。唐·孙愐撰。约成书于唐开元二十年(732)之后。孙愐,开元年间曾作过朝议郎行陈州司法,其余不详。《唐韵》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宋·范镇《东斋纪事》说:“自孙愐集《唐韵》,诸书遂废。”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注音采用其反切,陈彭年等撰《广韵》,仿照其体例。可见其地位及影响。《唐韵》现有两种本子,据王国维考证,一本是唐开元中初撰之本,一本是唐天宝年间重定本。有学者认为天宝本不是孙愐所作。开元本现已不存,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录有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的韵目数,从中可知开元本《唐韵》的大致情况:全书共分五卷,上平声二十六韵,下平声二十八韵,上声五十二韵,去声五十七韵,入声三十二韵,总计一百九十五韵。天宝本已经失佚。清末吴县蒋斧于1908年在北京得到一部唐写本《唐韵》残卷,即天宝本残卷。清·纪容舒撰有《唐韵考》五卷。另有顾炎武《唐韵正》二十卷,在《音学五书》中。

犹之今平韵不收“纠”字。这句话的意思是:犹如当今的韵书不将“纠”字收录在平声韵部。平声韵,是汉语中读音为平声的单字归类,其主要特点是发声比较平和。“平声”与“仄声”相对应。在诗词中,句尾押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平声即阴平、阳平,仄声是上声、去声。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纠”字在《平水韵》中的“二十五有上声”韵部。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自幼聪颖,容止出众。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263),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工诗善文,作品风格清峻,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琴赋》,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嵇康创作的一篇赋。嵇康在《琴赋》中从琴器之用材、至巧匠之制琴,琴的外在文余刻绘、琴的演奏情状、琴曲的音乐发展,风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多方面地描述了琴整体之美,包括了琴的审美主体之形成、琴之美感功能、琴器自身之构造美等等,这种整体多元之美学界定,是从老庄之自然哲学所发展出来的琴美学,是由琴的审美活动来宣扬人的独立、自由之本质。《琴赋》使中国琴学理论迈向了审美与艺术的新的里程埤,从政治、宗教与伦理的附庸地位静脱出来,走向审美与艺术的自觉之路。

而嵇康《琴赋》亦竟作平声押也。意思是,“纠”在在嵇康的《琴赋》中是作为平声字而押韵的。袁枚所指,即《琴赋》中“瀄汩澎湃,蜿蟺相纠。放肆大川,济乎中州。”纠,按照今之读音jiū,应该为平声。或古代发音与现代有所区别,将其列入上声部了。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49)下

    【原书卷八·七二】韩昌黎《赠郑尚书序》,郑权也;颜真卿《争坐位帖》,与郭英乂也:本传皆非正人,而两贤颇加推奉。行文...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991)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fm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