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想法
哈迷们,关于《神奇动物》,所有干货都在这儿

哈迷们,关于《神奇动物》,所有干货都在这儿

作者: 想_说 | 来源:发表于2016-11-26 23:21 被阅读751次
    “十九年来,哈利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一切太平。”

    这周对于哈利波特的粉丝来说一次狂欢。

    在规避国内“种子影片”的冲突之后,《神奇动物在哪里》11月25日终于在大陆上映。是的,在荧幕见证了霍格沃茨生死之战的五个年头后,罗琳将她塑造的魔法世界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早在上周全球首映,在英国的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给我安利了这部电影(因苦于加班,我错失了影片发行方的提前点映赠票)。作为超级超级哈迷的他,曾在哈利波特的诞生地苏格兰爱丁堡、霍格沃茨列车开过的格林分南大桥、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等地方,让我羡慕嫉妒恨了一次一次又一次...

    就是这座桥,想象一下哈利和罗恩坐在列车里吃着巧克力蛙

    没错,是的,这一次他又抢先了。

    九又之三站台。小伙很帅,有要勾搭的后台留言,先到先得

    照片经过了他的授权,关于他我可以再写一大篇长篇。此处不是重点。重点是:同样作为哈利的超级粉丝,那种在同一个地球却看不到电影的我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于是首映后我迫不及待地看罢,酝酿了久久不能平静的心绪,影评走起。

    现在开始,上干货。

    1.哈利波特你一定知道,这个神奇动物是哪来的?

    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神奇动物在哪里》是所学科目之一,任课老师是海格。全书记载了75种神奇动物,包括你之前在7部曲电影里看到的鹰头马身有翼兽、也有本影片里出现的各种神奇动物。

    而这本书在现实世界里也确实出版过(已经买来收藏,铁粉),另一本出版过的书叫做《神奇的魁地奇球》。

    《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球》

    有趣的是,正如我们在语文课本上画杜甫...这本书也被哈利和罗恩涂抹的面目全非(为海格好脾气点赞),而本片的主人公:纽特.斯卡曼德,正是这本书的作者

    中文版和英文版“涂鸦”

    2.格林德沃是谁?他和邓布利多有什么关系?

    就在我们主人公斯卡曼德先生因神奇动物伤人而被开除学校的时候,他漂泊来到美国。可殊不知1926年的美国魔法界也是暗流涌动。

    格林德沃作为史上第二邪恶的黑巫师(说第一是伏地魔没人敢否认吧),也是邓布利多青年时期的爱人。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强者、博学、变革;共同的才气——一个是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巫师、一个是聪慧博学的鬼才;共同的目标——让魔法界变得更好 二人走到了一起。

    然而因为邓布利多的妹妹阿瑞娜的意外死亡事件,成了二人反目的导火索:从此邓布利多为了巫师乃至人类的福祉奋斗一生,格林德沃却因为对美好世界的偏执走上了不归路。

    年轻时候帅气的邓布利多(左)和格林德沃(右)

    最后于1945年,二人终于面对宿命的对决,格林德沃输掉了战斗,被囚禁在监狱。最后格林德沃被伏地魔抢走了老魔杖,后者将其杀死在监狱中。

    由此我推断《神奇动物》五部曲会以格林德沃的魔杖落入伏地魔手中为终结。如此恰好承上启下——《神奇动物》成为《哈利波特》的前传。

    3.罗琳的野心

    同为魔法世界。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世界观更宏大。在以往的故事基础上,将时间的跨度进行了纵深,地域也不局限于之前的“英国、法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

    这一次,魔法的故事直接跨出欧洲,来到了1926年的美国纽约。

    原著里罗琳就已经将世界观做了拓展:《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奇洛教授曾到阿尔巴尼亚旅行时遇到了伏地魔;《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我们知道了魔法学校并非霍格沃茨一座。德姆斯特朗和布斯巴顿一起构成了欧洲三大魔法学校的雏形;《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还有提到凤凰社成员向美国发起求救——如此例子不胜枚举。

    事实上,除了《哈利波特》的七部正传,罗琳女士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在官方粉丝网站pottermore.com上发表“番外篇”,对魔法世界进行补充。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哈利父母詹姆波特与莉莉的相识过程、卢平被狼人咬伤的始末、麦格教授与麻瓜的失败婚史等,并在文章中不断渗透哈利波特世界中其他国家的魔法生活、文化、政治、学校等等。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来自三所学校的三强:维克多尔.克鲁姆、芙蓉.德拉库尔、塞德里克·迪戈里

    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满足哈利波特迷的胃口。《神奇动物在哪里》正式宣告麻瓜世界:美国有魔法国会、中国有魔法学校(据可靠消息第二部将加入中国的巫师文化和神兽)、全世界的巫师群体正在慢慢构筑起庞大的世界观。

    这一切如同《魔戒》里的中土世界、《冰与火之歌》的维斯特洛大陆、《魔兽世界》中的艾泽拉斯一样,构成了更为庞大的体系。而故事也不再紧紧围绕哈利波特和他的小伙伴们,而是在同一世界观下,不同的故事纷繁上演。

    难以想象光是那么多的人物:斯内普、小天狼星、疯眼汉穆迪、麦格教授等等,我们都希望有他们单独的列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魁地奇杯、哈利波特父母、主人公下一代等等各种故事粉墨登场呢。哪怕这紧紧是一个幻想,可以说《神奇动物》为罗琳所描绘的魔法世界真正成为“世界”,向前大迈了一步。

    4.故事是怎么发生的?隐喻是什么?

    《神奇动物》里描述的美国,巫师和麻瓜(在这里他们称其为麻鸡)是针锋相对的,就连电影里我们的小雀斑斯卡曼德先生也说“你们的魔法部法律和政策真的很落后”。是的,这里与英国不同,麻瓜不能学习魔法、巫师也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更不用提双方生活的互融和通婚(哈利在美国就不会被生出来了...)

    这源于美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1692年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案。

    这一切罗琳写入了《北美魔法史》,用于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一些邪恶的巫师被称为肃清者,他们类似于雇佣兵,为了利益和金钱不择手段。无论是麻瓜还是巫师,只要妨碍他们的利益就会被杀害。而1692年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案是最为臭名昭著的巫师迫害惨案,20多名巫师麻瓜惨死于这次事件中。此次事件为麻瓜与巫师的敌对埋下了种子,肃清者的恶名也为世人所皆知。

    1693年美国魔法国会成立,着手对肃清者进行审判,肃清者被迫隐姓埋名。他们的后代建立了一个叫做“第二塞勒姆”的组织,以摧毁魔法世界为目标。

    “第二塞勒姆”组织,影片中有很重要的情节推动作用

    然而1790年因为一个女巫师与肃清者后代的相爱,魔法世界被泄密遭到又一次的重创,于是美国的巫师和麻瓜最终形成了电影中水火不容的局面。

    历史上1692年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案确有其事,而欧洲中世纪对女巫的迫害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电影中小女孩唱的歌曲:“Witch number one, drown in the river . witch number two,death by fire...”便是揭露了当时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恐惧与无知——那时候很多人被加之女巫的罪名施以火刑处死。

    其实哈利波特中,巫师和麻瓜的对立一直是故事的主要冲突所在,罗琳曾经表示过“这里面有对历史的讽喻和意向的再现”。伏地魔对纯血巫师的狂热崇拜像极了纳粹德国对雅利安人民粹主义的狂热和对犹太人的迫害,麻瓜世界对巫师的隔离和恐惧也有美国移民社会肤色矛盾的影子。加之上文提到的本片中的一些象征性的表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罗琳女士用魔法世界影射现实的人文情怀。

    5.既然是外传,片中对《哈利波特》的彩蛋和致敬?

    片中彩蛋和致敬数不胜数,我在此仅抛砖引玉,供各位朋友自行挖掘,可附在评论处讨论。

    片头华纳logo出场,伴随的久违的哈利波特主题曲:Prologue

    耳熟能详的魔咒——是的,统统石化、阿拉霍洞开、除你武器应有尽有

    此处以斯内普教授配图致敬

    格林德沃的标志——老魔杖、复活石、隐形衣组成的标志多次出现

    魔杖对决——《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魔法对决再次上演

    魔法部邓布利多VS伏地魔 霍格沃茨伏地魔VS哈利

    还有霍格沃茨、邓布利多、巫师升起魔法护盾、原著提到的神奇动物等,都会唤起我们尘封的记忆。

    诚然,《哈利波特》给一代人带来了太多的回忆,犹记得当年大学的时候,在影院看的最后大结局。当我们看到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儿已经开始蓄须,赫敏穿起了职业装,罗恩也已经有点大腹便便,一切故事重新回到原点:那个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带着厚厚的魔法书、笼子里的猫头鹰踏上通往霍格沃茨的列车。整个电影院的观众一直默默地坐到最后,看着那个世界的完结——或是新的开端。

    “十九年来,哈利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一切太平”

    我们热爱的那个魔法世界,所有破败的残垣都将得到重建,所有痛苦可怕的回忆都会消失,像长眠的一场梦,唯爱与希望永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迷们,关于《神奇动物》,所有干货都在这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hv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