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学校惯例,每年都要调整教室,本学年,跟着小六班,我从2号教学楼最高的四楼,又回到了底层。
对于爬四楼,去年这个时候,曾颇为抗拒。接手小六班,本就不大愉快,再者年纪渐长,爬楼吃力,出脚也委实不便。直到真正站在了四楼,校园风光尽收眼底,才多多少少有了点慰藉。可即便如此,还是会觉得这一年少了点啥,那春日缤纷的花事,夏日火红的石榴,秋日醉人的桂花,冬日翠绿的修竹……它们都只能在眼底喧嚣沉寂,我只是个高处的看客,甚至那在一二三楼来往穿梭的学子,都像记忆中的慢镜头。
四楼好静,三间教室一百三十个娃,外加一办公室三老班,一旦上课铃响,陪伴你的,唯有对面矗立的楼宇、楼顶上偶尔停留的飞鸟,还有那随意变换的流云……我确实是个看客,守着教室,于这高高的顶楼,平静无波。
于是,懒意渐生,除了午餐,也就不想下楼了,爬上爬下累得慌。时间一长,就连曾最爱的下午茶都免了--其实所谓的放不下,只是没到放下的境地罢了。
去年接手新班,磨合的过程很是痛苦,再者课多,每天四五节,难免口干舌燥,更是需要僻静之所,修养生息。不知不觉,那长长的走廊渐成了最爱,晴天沐阳,雨天听风,阴天也可坐看云起--一年四季,阴晴雨晦,站在高处,似又有了别样感觉--顶楼确是个甚佳之处,即便走廊上吹吹风,看看云,嘈杂的心就会沉淀。
当然,因为“居高”,班级少,也是“得福”,领导们的巡视很少涉足,朋友们也没空来前来窜门,这一间小小办公室里,和两个性格各异的小伙子平时各忙各,闲时聊聊天,唠点家长里短,年轻人的忙碌不易,也是可见一斑。谈到投机之处,我这个听众难免倚老卖老,也会谈谈体会,彼此信赖敞亮,这忙碌之余的点滴也越发显得可贵。
其实我乃率性之人,得空总爱四处溜达,看花看草听风赏雨。四楼这一年,似让人跳脱的心变得沉静,忙时尽力,闲时发呆,小六班固然不省心,可对于许多事,似也不再有太多的执念,当下相遇的一切,总有它的安排,包括接手不太讨喜的小六班,包括搬到四楼小办公室,包括第一次接触两个小伙子,并被少爷的敬业,丙通的温和打动。“静”是一种力量,源自内心深处,即使再不堪的现实,也能用一份淡定平和去度过。恰是这样的心境,在今年遭遇疫情禁足的几个月里,才能让人不急不慌,不怨不嗔,如同暗夜仰望星空,脚下依然踏实笃定。
所以九月,跟着小六班回到了一楼,办公室再从教室边,挪到了行政楼一楼大办公室,心底竟然会有莫名的波动。
“嘈杂”,除了“嘈杂”,还是“嘈杂”。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我对曾留恋不已的热闹已开始抗拒。一楼五个教室,小六班在中间,课间走廊上人影憧憧,嬉笑打闹,让人无端产生躁烦之感。
对于这样的变故,小六班的娃也纷纷吐槽,毕竟四楼,制造噪音的只有他们。此刻,当一次次被“嘈杂”所包围时,终于给了一个反观自身的机会,他们竟也慢慢悟得“闹中取静”的重要,己所不欲,自当更要保持内心的安宁,求知做人,莫不如此。
而今课务比去年少了一半,忙完手头事,确实闲了不少,上完课,找好娃,终于能就着轻音乐,批批作业发发呆。办公室就在走廊边,妹妹们有空可来窜个门,雯妹妹的妞儿幼儿园,盛妹妹的小帅读高三,于是有幸分享了宝宝们的成长故事,感慨快节奏下孩子的不易,妈妈们都很努力用心陪伴成长。中午速度姐去食堂经过门口,总会冲门里大喊一声“去吃饭了”。她还是那个风风火火的性格,对于我的磨蹭拖拉,还是各种催促。袁蜜的家人会给她送好吃的小菜,堵妹妹的爸爸也是种菜好手,于是我有幸又分得一杯羹,吃到了鲜美的面筋塞肉,水灵灵的嫩菠菜……
此刻秋色迷人,校园溜达一圈更是奢侈之享。蓝天下,银杏已开始悄然换装;楼道边,朴树叶子逆着光在熠熠生辉;灌木丛里,无需凝眸就可看见鲜红的果子……如果说上学年在四楼,我爱上它“高高在上”的冷寂,这一刻回到一楼,则好像落入凡尘,多了些人世烟火的喧嚣。
我终究还是那个我,做着世上最烦的主任,陪着娃娃们喜怒哀乐。其实教哪个班,在哪个楼层并不重要,内心平和了,眼里也便有了风景。
就这么一路修行,一路体悟,一路收获吧。凡尘自有它的故事,而我是那个听故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