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读了一本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又名《异类》的书,当时读完全书感觉豁然开朗,第一次走进天才的秘密。于是我写下了下面的书评: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作者没有用熟能生巧,失败是成功的妈妈,铁杵磨成针等哲学理论来阐述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而是用大量实际研究及科学依据验证了天才是可以通过精深练习让不断生长的髓鞘质在激情的强烈动机与优秀导师的指导下搭建自己的技术回路,达到技能养成的过程。练习的越深入,就会生长更多的髓鞘质(可以想象成大树的年轮)!
如何做到精深?需要扩充知识矩阵,不断尝试不断出错分解练习冲破障碍,作者举例巴西室内五人制足球。联想到电影《卡特教练》球员每天需要上万次‘自杀’,重复技术动作,事实上所有的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链沟通的结果!.......
我想,时下各大21天养成计划利用的正是这点吧---打破习惯重复新动作养成新习惯,而优秀正是一种习惯!
对我个人而言,了解了髓鞘质生长原理后,无论在读书还是练琴都会让自己多一份耐心,面对枯燥乏味面对失败时心态更加平和些,因为又多一次锤炼我技能回路的机会。
当时微信读书的书友们开始纷纷点赞各种评论。
大约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左右,《刻意练习》在微博跟微信读书里火起来了,有些书友过来好心提醒我不要相信《异类》。我找来《刻意练习》反复去读,发现确实更专业点学术性强一些。我没有去反驳那些书友而是重新思考,今后也很有可能会出现比《刻意练习》更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书呢难道又来推翻今日之言?
无论哪一本书里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努力,努力必须有方法才不会陷入低水平的勤奋,成功才会跟时间起化学反应。能明白这一点对我来说足以,剩下的交给努力跟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别人的言论或情绪带走,没有自己的思考跟独立的判断,就像小时候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相信老师绝对是永远正确的,可长大你才发现原来你是可以反驳她的观点的,李尚龙老师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因为课堂上纠正历史老师的错误而遭受处罚。可是李尚龙在纠正老师的时候正是因为他曾专注(f)学习过查过字典读过24史,在课堂上能用自己的知识去给他人反馈feedback,去fix老师的错误,得到的不是鼓励却是体罚。这里就不讨论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了。相信大家跟我的想法一样,真正应该受罚的人应该是那个历史老师。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分析下《刻意练习》里的方法论总结出来其实就是3f原则:专注,反馈,修正。当你专注的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积累跟不断反馈及时修正,那些错题及那些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就一一点一点的消失了
每个深夜码字练习写作的人都是在做刻意练习,每个坐在钢琴面前一节节弹琴的孩子都是在做刻意练习。读完《好好学习》在去用临界知识去撬动学习的过程全都是在做刻意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