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拍校园微电影,因为本身自己是校园DV社的,大学三年都在这个社团里。但发现当自己开始尝试拍摄剪辑时发现,我的大学好像白留了。一直都是看着别人拍摄,剪辑,没有自己亲手去修改,去拍了重来,所以轮到自己带学弟学妹时,发现是那么力不从心。

别错过年轻

还好,还未毕业,能做的还很多,待完善的也是。院长今天上课,说到毕业生近日在论文上呈现的状态给他三类感觉:一种是准备充分,蓄势待发,像拉大提琴的;一种是直抒胸臆,像拉二胡,二泉映月;最后一种是平时学的东西没吃透,消化不良,临到毕业,老师开一剂药,像拉稀,又臭又勉强。虽然这种比喻让我听得很醉,但不由得觉得有道理啊。我很害怕最后走出校园时,会茫然失措,但人生来又有点拖延症,总是挨到最后才觉得恨不得时间再多一分钟,结束后又怅然若失。
因为做的系学生会主席,也在社团里做的副社长,所以会很想带学弟学妹,怕后面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但现实又发现自我的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需要锻炼健身,学习也需要统筹。想多花点时间做口译,笔译,学日语,看书,去认真的做单证。但时间并没有那么多,很纠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晴天会喜欢逛校园,现在就已经开始享受这里的每一寸阳光,每一片绿植。偶尔运气很棒,能看到七星瓢虫在绿叶上小憩。看着阳光下的蒲公英尽力生长,花儿争妍斗艳,听着鸟儿呢喃,然后微风拂过,树叶在阳光下层叠出不同的绿意,感觉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洋溢着喜悦。


有时会思考一个问题,值和量哪个更重要?值指一个高度化的东西,比如你做十件助人为乐的好事比不上董存瑞一次牺牲自我炸碉堡。可是,在事情盖棺定论之前,谁能说那个高度值在何时何处甚至是否会出现,量还是可以日积月累的;但反过来,量的小事做多了,我们往往很难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投入全部精力!有时度的把握真的好难哦(´-ω-`)。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对这样的选择,经常在想参加比赛是广撒网,然后看运气还是等待那个特别符合自己能展示的比赛。谈恋爱是先谈着还是一直等着命中注定的人出现。也许某时某刻我们心里小鹿乱撞,喜出望外但却囿于时间或者自己所处状态的限制,外在隐形道德力量的束缚而关起自己的心门!
别错过年轻的疯狂,时光和匆忙;别错过日落和夕阳,不论在哪里呀
今天剪辑一直在听曹方/张希的《认真的老去》,到现在也是单曲循环。我们常常是听着鸡汤,看着鸡汤,然后自己只敢慢慢尝试。虽然倍受鼓舞,但付诸行动还是没那么容易啊。我希望自己能在大学不留遗憾,但深知总是会有各种遗憾。每一条未被选择的路都只能是过去,走过这个岔道口,再通往另一个方向,然后几乎找不到原来的岔道口了,因为我们没法后退,荆棘在生长,新的岔道口仍在等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