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学常识
“Barrett食管”可怕吗?

“Barrett食管”可怕吗?

作者: 666b5c459b24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00:03 被阅读13次

    (最后三段是重点)

    食管黏膜是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我们的皮肤、口腔等黏膜也是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它的好处就是具有抗磨损作用。而胃黏膜是由柱状上皮覆盖,主要功能是分泌胃酸与消化液。在胃镜下,食管黏膜呈粉红偏白的颜色,而胃粘膜则呈橘红色,因此在食管与胃的连接处会出现色差很明显的交界线,而这条不完全平整的交界线叫做齿状线。通常齿状线(鳞-柱状上皮交界线)就是胃食管交界线,但当一种疾病发生的时候,就不一定了,这种疾病就是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就是食管下段的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因为英国人Barrett首先报道,中文翻译为巴雷特食管。内镜下表现为齿状线相对胃食管结合部上移。其中根据化生类型可分为胃底上皮样化生、贲门上皮样化生以及特殊肠型化生。

    那么Barrett食管有什么危害呢?目前认为,伴有肠上皮化生的巴雷特食管发生癌变的风险增加。

    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被公认的癌前病变,据相关文献报道,80% 食管腺癌发生在巴雷特食管基础上,在西方国家中伴肠上皮化生的巴雷特食管癌变风险比无肠上皮化生者高3倍以上。

    根据大样本观察研究提示,对于齿状线上移<1cm者,发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或食管腺癌的概率极低,在我国几乎没有。因此我国2017版《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将内镜下可见齿状线相对于胃食管结合部上移≥1cm作为巴雷特食管的诊断标准之一。而中国人中齿状线上移≥1cm的巴雷特食管非常少见。

    因此巴雷特食管要引起重视,但并不是所有的巴雷特食管都有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如果您见到胃镜报告中诊断巴雷特食管,不要过度担心,因为目前大部分的内镜医师还是根据旧版诊断标准诊断巴雷特食管。

    因此当您拿到胃镜报告时,先不要紧张,去咨询医生吧。如果齿状线上移的长度大于1cm,可能需进一步加做病理或需定期随诊,而其他情况可能无需太多担心,定期复查胃镜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arrett食管”可怕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su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