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是高效的语文课

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是高效的语文课

作者: 王爱霞_6662 | 来源:发表于2020-11-12 23:21 被阅读0次

          今天安排的培训活动是到开封市集英中学访学。早上7点10分我们便统一乘车前往集英中学,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很快便来到了精英荟萃的访学地点。

            第一个环节我们在集英中学大会议室里,听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是王永岗老师执教的九年级语文《渔家傲  秋思》,另一节是雷红寰老师执教的七年级语文《人物外貌描写》。

            第二个环节国培老师和集英中学老师一起进行了评课研讨交流。两个老师都是素质很高的语文老师,有很深的知识底蕴,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两节都是比较成功的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普遍称赞和好评。

            第一节课优点主要有:1.导入恰当。老师从学生学过的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入手,简单介绍范仲淹的成就,很快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简洁巧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朗读充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学生的点评,最精彩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比赛朗读,可以看出老师的朗读水平颇高,学生朗读训练有素,不但朗读技巧把握到位,而且能对他人的朗读做出恰当的评价,省去了老师的朗读指导,因为学生点评已经很到位了,就不用老师再浪费时间指导了。

    3.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有三大板块:诵词、品景、悟情。每个板块都有老师预设的分析抓手。有问题,有答题格式。如:品景环节,问题是:在上阕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要求“以我通过———的句子,读出了———图景的形式回答”。问题简练,思路清晰。

          4.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畅想。由北宋边塞的萧瑟凄凉,联系到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使学生联想到正是范仲淹这样的武士、志士把守边塞,才有了脚下土地的繁荣,引起学生对词人英勇报国精神的钦佩。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不修战备导致战事吃紧的危急形势的理解。

            5.新课结束后的多文本比较阅读设计好。新课学完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多文本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将本课与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比较出两首词的异同,学生对范仲淹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爱国将士形象的理解更深刻。

            6.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力。整节课学生的展示非常精彩,不但朗读声情并茂,而且展示问题语言流畅,思维周密,有条理,较完整。特别是词中难以理解的时代背景及燕然勒功的典故,都是在品析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回答出来的,表现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扎实的知识基础。

          值得学习的优点很多,但仍有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的地方:1.本节课出示的学习目标:诵词、品景、悟情,不属于教学目标,这几张应该是本节课的三个教学活动,或者说三个教学板块或活动任务。

    2.本节课所设计的两个问题:看见了哪些景读懂了哪些情,都属于内容理解层面,处于浅层次的理解,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而较高阶层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分析不到位,特别是表现手法的赏析欠缺,对学生诗词赏析能力培养不够。

    3.每一环节学习结束后,要有老师的小结,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拔高,提升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品景环节,学生品析后,教师归纳:“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写出了塞下秋天独特的风景,天气寒冷,大雁毫无留恋之意飞往衡阳,与下文将士们“归无计”形成对比,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突出了将士们的爱国激情和怅惘之情。

            有人说,语文课永远是一节遗憾的课。语文容量大,信息量大,一节课要讲的东西很多,不可能穷尽奇妙,只要让学生学到了东西,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有所提升就是一节好的语文课,因此说,本节课是一节好的语文课,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一下,让学生不但真有收获而且大有收获,就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是高效的语文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vm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