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厌倦,就会失去新鲜感,生活就会陷入窠臼,让人无法自拔,尤其是对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于是,你就会想逃离,把自己像一颗植物一样连根拔起,移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体验一种重生的感觉……
STOP,照这么写下去,我会被自己恶心着的,尽管十年前的自己,也许真的是这么想的。
这周末,我飞了趟南京,溜达了一小会儿,然后回家看望了老娘。
事情就是这样。
2
南京,对我而言,是一座有着特殊感情的城市。
其实,在所有的国内城市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以及津渝两个直辖市之外,公认的大城市其实屈指可数,大沈阳,大武汉,大成都,还有大南京。
这几个城市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居地理之要冲,旧时是兵家必争之地,今时为商贸和交通的枢纽,历史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改造使得千城一面的今天,这几个城市都还保持着相对较高的辨识度。
武汉和成都,各去过一次,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人头攒动的锦里玉林路,兔头脑花加火锅,碧波万顷的东湖,黄鹤楼,鸭脖子和热干面……记住的只有这些。
沈阳和南京,要更熟悉一些,在沈阳生活了三年,那些寒冷而漫长的冬日里,踩着厚厚的积雪,穿行在旧日工厂废墟之上重生的铁西区,至今记得肇工,卫工,重工等等以“工”字结尾的街道名,在这些名字听起来冰冷粗重的街道中间,却有一条叫艳粉街的小路,很不起眼,名字却足够俗艳,仿佛一群粗壮结实的男人堆里站着一个浓妆艳抹的风尘女子。
南京去过无数次,小学的春游,中学毕业自发组织的旅行,目的地都是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记得有一种血红色的雨花石,老师说,那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深信不疑,还神情凝重地拿起来仔细闻了闻呢。
那一年,大学将毕业,去江苏省展览馆参加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招聘会,偌大的展厅囊括了南京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用人单位,真可谓,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记得当时,我穿着刚买的廉价西装和领带,和几个同学,满怀憧憬地坐着夜车就去了南京,一夜拥挤的硬座下来,浑身散发着复杂的气味,头发也乱作一团(当时头发可是挺多),以至于向来缺乏自信的我,对个人形象甚是失望,在走进招聘会之前,跑了好几条街,找了一个洗头房,花10块钱洗了个头,洗头妹睡眼惺忪地被我吵醒,想必前一晚勤勉工作到很晚,从她诧异的眼神中,我确定,从未有过像我这么早的客人。
将一条干毛巾在我头上缠绕一圈之后,小姐打了个呵欠,问,还需要去里屋做个按摩吗?
3
大学毕业,南京是首选城市,研究生毕业,依然是,但努力多次,机会都一一错过,或许命运早已注定,抗争是没有用的,我将偏安于东北的一隅,了此余生。此后,每一次去南京都是为了回家,独自一人,或是举家出动,由于禄口机场出来就有长途班车可以到芜湖,所以,这么多年,再没有进过城。
这次,半夜的航班才到南京,只能在机场呆到早晨,坐动车回芜湖。本打算先坐地铁到市内找一个地道的特色小馆,吃一份本地早餐,然后简单逛一逛,中午11点的火车回家。
坐上地铁一号线,盘算着这哪一站出来会有吃饭的地方。第一次在天隆寺站下的车,觉得这个名字像是一个很热闹的市场,结果爬出地面,周围全是工地和未竣工的大楼。又回到地下,继续坐到三山街,离新街口只有一站地,应该差不多吧。结果一上来,就看见了夫子庙的指示牌,走不远就到了秦淮河。
道边找了个小馆子,叫了碗豆腐脑,一份汤包,味道感觉一般,可能是饿过时候啦。
早晨八点多钟的夫子庙,雾气氤氲,像个睡眼惺忪的戏子,还没来得及涂脂抹粉,极不情愿地以从未示人的一面呈现在我的面前。灰黑色的石板路湿漉漉的,像刚被洗刷过。游人还没来,店铺正在陆续开门支摊。
此时的秦淮河没有桨声,也没有灯影。一切都等待着,与这个城市一道,苏醒,繁忙起来,喧闹起来……
多年之前,就曾来过这里,乌衣巷还在,得月楼还在,位置也是原来的位置,只是周围全都修葺一新,开起了鳞次栉比的店铺,连牌坊似乎也都翻新过。
眼前的一切,似曾相识,却又不再是往日的模样。或许,本就不该期望有什么会一成不变。
早点回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