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中犹有真消息,欲辩忘言请自思。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做好防护工作呀。史料有多有少,纷杂的资料中有重复也有矛盾,这就要进行辨析了。本篇就来聊聊桓邵。
桓邵是豫州沛国龙亢人,之前写桓典的时候也提到了龙亢桓氏,这个家族在东汉时期名声颇为响亮,当属沛国名族,其族人在曾活跃在汉末的舞台上,就是没有此前那么耀眼了。尤其是桓范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诛三族,这对于桓氏影响极大。
关于桓邵的事迹其实就是《三国志·武帝纪》引注的那段《曹瞒传》,桓邵作为沛国人士,与同样身在沛国的曹操很容易有交集。再加上袁忠这个沛相,桓邵、袁忠二人都曾得罪过曹操,袁忠是要依法惩处曹操,桓邵是因为看轻曹操。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桓氏的名头自然是比曹氏要响亮的,而曹嵩出资亿万钱当上太尉这事也难免让人诟病。崔烈这种名士凭借花钱这种途径当上三公,连他的儿子都要闹矛盾,更何况曹嵩,以及他的后裔。汉末动荡来临,袁忠、桓邵都选择远遁交州,案《三国志·士燮传》这一时期前往交州避难者多达数百人。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三国志·士燮传》
接下来按照《曹瞒传》的剧情,曹操要求交趾太守士燮族诛了桓邵、袁忠二人,这也使得桓邵主动向曹操谢罪,但是曹操回应他“下跪就能免除死罪吗?”最终曹操还是诛杀了桓邵。《曹瞒传》的记载其实是有些矛盾的,曹操明明是派了使者前往交州,但桓邵却见到了曹操本人,有着跋山涉水的功夫还不如隐匿山林呢。
“桓邵得出首,拜谢於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曹操是要求族诛袁忠、桓邵,但是这两人都出身于名门,桓邵是来自龙亢桓氏,袁忠是袁闳之弟,他是来自汝南袁氏的。桓氏后来还有桓范等人活跃在朝堂中,案《后汉书·袁闳传》,袁忠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被朝廷征为卫尉,只不过他是在赴任途中逝世的。
“后孙策破会稽,忠等浮海南投交址。献帝都许,征为卫尉,未到,卒。”——《后汉书·袁闳传》
桓氏倒是有个桓晔在交州被人诬陷,导致下狱身死,但是“邵”一般只和“劭”互用,桓晔只是前往数百士人之一,未必与桓邵是同一人。案《三国志·许靖传》引注的《魏略》,王朗在荆州见到了邓子孝、桓元将,他们都是曾和许靖一起避难于交州的人,兴许这是桓邵的表字,或者另一个桓氏子弟。
“往者随军到荆州,见邓子孝、桓元将,粗闻足下动静,云夫子既在益州,执职领郡,德素规矩,老而不堕”——《三国志·许靖传》注引《魏略》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