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马歇尔的《自律力》,作者在书中提到人类总是最擅长发挥逃避的天赋,我们也曾有过很多的经历,在一件事情发生后,面对质问,我们会怎样回应呢?
“我没有,不是这样的!本来我是要······可是·····”
然而这些都只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习惯性的一些“借口”,我们丢给对方的一个解释。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每当我们辜负自己的时候呢,我们心里潜藏的那些似乎非常合理的想法又是什么呢?你意识到了吗?
给到别人的那些所谓解释都是在事情发生过后的,然而我们在事发之前其实就已经产生的内心想法才是诱发改变”失败“的终极Boss,这些内心想法可能已经被你和我当做了人生信条,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些思维误区:
R:
《自律力》原文P21I: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忽略了自己潜藏的那份“过度自信”。这份缺失的自我认知往往会成为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途中的强大阻力。对于自己真实意志力的准确评估和衡量可以让一个人对于自己在设立目标和执行行动前有一个良好的预期。
现实情况下我们很难如同Odysseus一样,对于达成目标途中可能遇见的危险状况有一个准确的预见,海妖的妖法是会让人失神的歌声,避免的有效方法就是用蜡堵住耳朵。作出这一举措的前提也是Odysseus能够准确认知自己的意志力——自己不能抵抗歌声的诱惑,于是采取借助外力。
于是他在达成目标的路途上顺利前行。看似简单,关键点就在于是否能够对于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理性判断。
A1:在来到办公桌前的两个小时,我正在为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做了一个简单规划,并且想象着我百分之百投入的高效率,预计工作有八个小时时间,我可以充分利用它们。
1. 完成一篇拆书稿件;
2. 一个户外课程视频
3. 下周二需要进行的思维工具分享PPT
4.······
结果,从一到办公桌前坐下,我就接到了老板的电话,对几个重要事件进行了说明,于是我的计划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好几条微信消息弹出来,我翻看后处理了一下,十五分钟过去了,然后我又习惯性的刷了一下朋友圈,时间又过去了十五分钟;我突然变得难以静下来专注思考,于是我打开了网易云音乐,轻音乐有助于进入状态;
这时前几天做的一个方案有了反馈,需要修改,于是······
三个小时过去了,我还一项计划都没有正式进行。
计划赶不上变化讲述的真实诱因应该是:我严重高估了自己对于突发状况来临的干扰处理能力。在无意识的妥协中,时间已经随风而去,最终计划被一再打乱,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在既定的规划中完成。真的无奈~
A2: 经过几次的事实验证:突发事件非常容易打乱我的节奏,导致我难以专注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1. 先在A4纸上列出今天的任务,然后筛选,做一个紧急重要程度的排序;
2. 同时标注出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事件,截止时间也写上;
3. 暂时关闭微信,在完成了一项任务后再翻看一下是否有重要信息。
承认自己就是容易被环境打扰,那么就关闭一些干扰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