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产品思考互联网科技
读后感——三节课:「沉默的用户」和「流失的用户」,比「活跃的用户

读后感——三节课:「沉默的用户」和「流失的用户」,比「活跃的用户

作者: Iris栗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9-09 20:58 被阅读0次

先简单总结一下各种用户:

1、沉默用户:产品对用户有价值,但用户不发声、不积极

2、流失用户:用户的用的不爽,直接走人不用

3、活跃用户:积极尝试体验产品,甚至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三种用户,走掉的、留下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体验不好的地方,尤其是流失用户体验更加不好。这可能和上一篇读后感有关联,是不是流程上有问题?如果流程没问题,是不是交互不够细致,细节问题太多?

    本篇文章中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去重点关注相应的用户,我觉得没问题。但是对于探索期的重点关注用户持有不同意见。

    产品探索初期,确实需要维护好活跃的种子用户,但是更需要重点和沉默、流失的用户去沟通。

以课件为例,在推广课件的过程中,许诺给种子用户奖励,例如提高他们需求的优先级,是为了激励用户,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克服了重大功能的缺失,有时会使我们前期忽略这一方面的问题,例如导出备课。在和他们的沟通过程中,他们更多提供的是课件制作中的细节优化问题。

    但是在实际的改进产品过程中,更加重点关注、沟通的反而是一些用了课件之后流失,或者沉默的用户。他们无法忍受一些功能的缺失,这可能是我们与活跃用户沟通过,但是忽略了,低估了的问题。例如导出备课在后来被提高了优先级。

    后面三个阶段,我的理解与其是一致的:成长期,快速拉新,扩大用户总量,使得增长率>流失率;成熟期,注重商业变现,挖掘活跃用户的变现能力;衰退期,流失率>增长率,产品衰退是必然的,关注沉默、流失用户,去尽量减缓衰退。拉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其实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在衰退阶段,甚至是在成熟期时,就要开始考虑,能不能用户转移,用新的产品,来拉走这批用户,例如今日头条和抖音。或者能不能通过简化的功能,来针对用户群中的更加细分核心的人群,例如QQ与Tim

    三节课还按照产品的使用频次进行了一个划分:

    高频产品:三种用户并行关注

    低频产品:只关注活跃用户

    我觉得这个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维度,因为这种分类过于广泛而导致意义不大了。

    实际情况其实要复杂更多,生命周期、使用频次只是某两个参考维度,还有更多的维度,例如,教育产品与时间维度,甚至相关政策相关,暑假可能增长率有小高峰。其实能够所有类型用户、大多数维度都兼顾到当然是最好,但是资源有限,所以还是得根据产品当前的位置进行取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三节课:「沉默的用户」和「流失的用户」,比「活跃的用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id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