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 周三 晴
复习
1、三条原则。学生带着前见走进课堂,前见可以阻碍学习,也可以促进学习。我们需注意学生进教室之前理解走到哪里了?核心学习需要注意必须的事实性知识,关键知识,还要理解知识的核心原理,用方便提取的方式组织知识,事实性知识强调记忆,核心原理强调理解,精彩观念的诞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节约学习资源,更有效的认知;低品质的勤奋要在元认知层面检讨。
2、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专家重视建模,喜欢从根本处理解底层逻辑,不被表象所迷惑;专家知识是活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由此可以节约资源在更复杂的事情上;专家也在监控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止砍柴也磨刀,不断升级自己的工具;专家中的专家可以跨领域,一专多能,既有深度也有宽度,喜欢抓底层逻辑,不会太关注细节,高度的元认知能力,注重方法论的修炼,尤其是跨领域的方法论的修炼。意味着两点:要抓核心素养与关键知识,要注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让总结与反思成为本能,如错题本。
学习与迁移。
什么迁移?把在一个情景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景的能力。如拳击能力迁移到跆拳道,如国际象棋大师,改行连太极拳,迁移能否发生?通常不会,差距太大,但有人做到了,他迁移的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元认知。因此,迁移的问题比较复杂。无论做什么都差不了就是一种元认知层面的迁移,学习力本身很好。每个人能迁移的东西是有限的,迁移的是什么?在那个层面迁移,这很关键。
初始学习对迁移有什么用?十分必要!
影响成功迁移的第一个因素是对原来学科的掌握程度,如果初始学习不达到一定的水平,迁移不会发生。现状是第一次学习不透彻,甚至破坏了第一感觉,然后又依赖大量的练习,效率低下,水平高的学生重视第一次学习,重视听讲,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成绩好坏的孩子之间差距是专注程度不够。高手学生注意力集中,也可能走神,意味着对上课内容不太感兴趣,已经掌握。一般来讲,高手学生注重听课能力,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有一点问题,特别容易放弃,依赖于课下的补,还会出问题。对学生老师与学生都一样,我们要思索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时正确地讲授,帮学生建构新知识,课堂上讲不透,课下刷题则是弊端。而课堂上讲清楚对老师是一个挑战,老师很容易照本宣科,我们在解读教材出现问题,解读教材若出现照本宣科,孩子第一次接触新知识时会有漏洞。一个不照本宣科的老师,一个对课堂有深刻理解的老师,他的水平体现在哪里?情景设计能力,或者叫习题设计能力!习题设计能力也是情景设计能力。专家学习新知识会比新手用的时间更长。布置预习,高水平的学生比低水平的学生用的时间要长。专家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不是学习表面的东西,而是要彻底搞透。读透一本书要强于对十本书。读明白《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你也是高手。很多时候,没有读明白,就急着找下一本。“建构要慢,练习要快”。意味着初始学习要花很长时间,帮助学生彻底的掌握内在逻辑,练习要快,要让学生达到自动化状态。新授课与练习课完全遵循不同的认识逻辑。
影响初始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基于理解,理解还是记忆?理解更耗费时间,通过理解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也更容易迁移。死记硬背更快速,但很快忘记,很难迁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减少遗忘。它肯定是有问题的,说的是孤立的知识,适合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对于意义知识来讲,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的。这是两回事。理解性学习本质上是原理式学习,概念式学习,建模式学习。基于理解的教学更耗费时间,基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更节约时间,在更长的时间段内,理解反而更节约时间。理解带来的迁移能力让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相反,记忆带来的弱迁移让学习越来越困难。从一生的角度来讲,初中阶段很重要,小学构筑学习能力,高中学习复杂而多,适合系统性学习,初中需要理解性学习能力及自学能力。孩子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若初中过度死记硬背,高中就有问题,因为他没有获知底层逻辑。理解式学习就是原理式学习、概念式学习、建模式学习。他的好处是让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
2.现在的学生投入学习足够吗?
高品质的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多,低品质的勤奋。在核心的概念那里,他的投入还是不足的。今天要调整的不是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而是调整孩子的学习结构,把弹药放在关键的地方。不管新课学习还是初始学习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后面的学习才有效果,否则成了机械学习。初始学习若有问题,带来的缺陷并不能通过完全的练习带来纠正,哪怕部分纠正,时间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而对于一门学科,要达到很高的水平,时间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缺乏时间投入,一味迷恋方法,这是不可取的。“一万小时定律与刻意练习”。时间是个资源,但要把资源投入到有用的地方去,关键的地方去。
3.反馈是否科学?
反馈是成功学习的关键。高品质的学习本身是一个闭环。在闭环里面,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一切的高效学习,都在抓反馈,抓过关。如洋思的四清,但本质上都是机械学习的产物,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过关只是一种产物,是简单的反馈,是跟应试教育相适应的。但尽管如此,过关仍旧很重要。我们还要知道,更好的反馈不仅仅是过关,而是帮助学生完善概念学习。更多运用变式进行反馈,尤其是反例。不仅如此,反馈还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元认知,促进学习的迁移。一旦学生开始检查程序,漏洞就降低。因老师不相信学生,我们很少提供学生这样的机会,交给学生反馈的方法。
4.学习动机是否恰当?
内部动机要比外部动机重要,这是常识;更重要的是,行为定向还是学习定向?二者的区别类似“固定性思维与成长性思维”。行为定向类似固定性思维。行为定向关注思维,我是否勤奋等,学习定向关注发展,我有无进步等。如果一个人真正关注知识本身而不是行为,他就有可能持续获得进步。若重心不在知识上,会产生焦虑。社交机会,就是把知识讲给别人,或能帮助别人时,学习动机尤其强烈。
5.补充:过度情景化的知识不利于迁移,而知识的抽象表征有助于迁移。
传授知识一定要创设情景,知识的学习一定是源于问题,源于情景,知识学习的第一步一定是创设情景。知识的情景化意味着知识的条件化,否则就是死记硬背,只有条件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如“完全穷尽互补重叠”。但是情景是帮助理解,然后脱离情景,运用到另外的情景中去,这是知识学习的目的。过度情景不利于知识的过度掌握和迁移,可以与“直观性”相互理解。直观性可以帮助理解,也可以妨碍理解。如果,只是在类似的情景中理解某个知识,那可能的结果就是知识无法摆脱情景,非本质特征与本质特征混在一起,这就妨碍了迁移。
解决办法,情景必须是多元的,要有丰富的变化,可以防止知识对单一情景的依赖,过度情景化也可以理解为情景过于单一;及时完成对知识的抽象或表征,变式就是高效率表征。
迁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就是原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迁移既包含了同化(原有经验能适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这就是迁移)又包含了顺应(原有经验不能适用于新情景,需要调整原有经验,调整标志)如,关于鱼的认识,黄鳝与鲸鱼。
学校数学与街头数学的区别是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区别。学校数学高度形式化,街头数学高度情景化,日常生活拥有的是有限的条件知识,也即情景里的智慧。学校学的是科学概念,比较抽象,情景化不足,用不到生活中去,二者如何支撑才是关键。
6.总结:你在A情景下,学到了知识B,最后要迁移到X情景中去,如何确保迁移的高品质?关键是知识B,即是“形式化的知识,被表征的知识”。
老师之间,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在于对知识B的标志能力,表征的深度,表征的全面程度,表征的质量,这是关键。
知识B一定是高度抽象的,高度形式化的,充分表征过的知识,一定是本质的,要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最简洁,高度概括的。很多时候问题出在建构的不完整;
知识B一定是高度生动的,充分条件化的,就是活的知识。“懂相对论的没几个”不是说物理学家背不过公式,而是不能够理解与运用。教学就是精彩观念的诞生,从情景中来到情景中去。记忆负担才能减轻。
如何保证知识B是灵活的,生动的,又是高度形式化的,关键是情景A的设计。如果不能从情景中有效抽象,就可能过度情景,导致建模困难与迁移困难。情景X,重点不在情景的数量,而在于情景的变化或变式,在于设置的情景是否典型,是否完整,情景越多元,越容易总结出完整的规律,越容易进行概括,建立完善的模型。应试领域也是如此,应试高手为什么要刷题,刷好题呢?刷题的过程是总结规律的过程。一旦穷尽所有题型,知识点就被彻底掌握,无数的知识点就构成了体系,考试就变容易了。有些人做题多,但题目是高度雷同的,有些人题目没那么多,但题目是高度异质化的,质量高,再刷题中不断的建模,并运用于新的题型,这个过程无限循环,就会形成题感,考试就变容易了。高中强调错题本。迁移若泛化到元认知层面,学习语文的经验就可迁移到英语上,文科学习经验理科经验,学习经验就可迁移到生活上,书呆子不能迁移。
7.通才的学习方式。
8.问答
如何检测是否读懂一本经典书籍?
如果你读懂了,那自己知道,智力会有兴奋感,不需要外部检测。真读懂的好书,它会让你兴奋,不仅是梳理内容,而是获知书籍的底层逻辑。
后进生的问题不是迁移理论,迁移理论是从迁移的角度理解学习,后进生在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学科问题不一样。在语文与英语,后进生表现为积累不够,输入量有问题;在文科与理科领域,问题表现为概念建构,初始学习遇到障碍,要打通卡住的部分,如果是技能类学习,意味着更多的练习。
如果下意识中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是不是自己没学?我们没有真正完成学习,完成学习意味着运用,如果没有讲给别人,这个领域我的学习没有结束。
新老师如何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最重要不是抓概念而是过关,在应试背景下,老师之间的区别是抓过关与反馈,就是一个个盯到位。决定成绩的不是你课上的好坏,而是孩子练习到位与否,孩子有无反馈。狠抓书写或作业,抓过关到位是第一步,再一步才是教材与课堂。
过度情景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情景过于单一如三角形的高始终在三角形内;另一方面本来该抽象的,始终在形象中,完不成抽象。
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峰是5-10年,其他时间是在舒适区成长,在重复。“教了一年,重复了十年,甚至在一辈子”。需要外部的压力,是被逼出来的。
知识学习分两部分:概念建构与训练,所有问题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