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 2019级 公费师范生班 徐尔阔 QQ:664545222
著作作者:于赓哲 出版社:中华书局
新冠疫情自诞生以来已逾两年,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其对我们的影响已是方方面面。对我们平常百姓来说,限制出行是疫情之最大反映,自开始时的居家隔离,至封村封小区,至限制跨省跨市诸如此类。对于经济方面之影响也尤其明显,由于对人的交往、接触方面的限制,对诸如餐饮业等服务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也迫使纷纷转型谋求新路以图发展,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亦有重大影响。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数已超过4亿3千万,死亡人数也近600万人。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疫情期间的国际局势似乎也有所动荡。自初始对溯源问题争论,至阿富汗,至索马里,再至乌克兰,这几年的世界似乎并不和谐,枪炮声又唤醒了我们对于战争的警惕。这一切与新冠疫情究竟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次疫情就可以改变全世界人民原先的正常生活?这些问题似乎现在也在困扰着大多数的人。今日,我阅读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隋唐史、医疗社会史学者于赓哲先生的新作《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对于我理解各类疾病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也是在历史发展层面去理解新冠肺炎疫情有了新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从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人类历史的兴衰也是与疾病的兴衰息息相关。比如说鼠疫,作为人类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瘟疫,一是说鼠疫的威力大,而是说明鼠疫的持续时间长。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了鼠疫杆菌,并从发掘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遗骸。汉末的建安年间就曾流行过大鼠疫,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建安文学(建安七子中应有徐幹、陈琳、应玚、刘桢四人死于此疫)。除此之外,另有金末、明晚期、清末东北地区大鼠疫。中国有之,世界亦有之。一乃公元541年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鼠疫,导致欧洲近一半的人口损失;二乃14世纪黑死病,也是杀死了近一半的欧洲人并引发了文艺复兴和近代欧洲的崛起。三乃19世纪世界大鼠疫,据估计全球死亡人数在1500万以上。直至现在,鼠疫还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除了鼠疫外,另有天花、真性霍乱、疟疾、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除了天花、霍乱、疟疾现在已经基本被人类战胜外,仍有多种传染病在威胁着人类,并依旧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时至今日,在医疗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依然付出了死亡近600万人的代价,并且这一人数依旧在急速攀升,可以想象,要是在医疗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新冠肺炎又会造成多大的破坏?
除了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本书也梳理了我国古代人应对传染病等疾病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医疗体制,从全球范围内看疾病、医疗技术的传播,以及从社会心态史方面分析古人在应对重大疾病时的行为(包括蛊毒、巫术、天生灵异等)和中国历史上一些名人的疾病和医药的探究。尤其特别的是,作者在本书的结尾处还以微小说的形式(通过描写唐太和年间患有眼疾的社会底层平民张九奴的求医历程)来反映出了当时在整个社会历史大背景下整个的医疗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小说自然具有虚构性,但作者编排的故事情节都是按照现存文献记载的当时所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件而串联而成,既具有趣味性,又十分严谨和具有科学性,也是叙述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本书的一个观点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谁谁谁又死于什么什么癌症,似乎癌症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生命的顶级杀手!癌症的危害性自然不用过多解释,但是作者却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待癌症的泛滥。作者认为是因为近年来人类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增多,使得癌症有了一个更大的生存空间,像在古代也有癌症,但是大多数人活不到癌症较为集中的年龄段,所以癌症问题并不突出。但是现在来看,癌症确实已经出现了确诊年龄下移的现象,三四十岁患有癌症的也大有人在,不健康的起居习惯和饮食习惯自然也会对癌症的生长助力,将癌症问题的突出只归咎于人类寿命的延长我认为确实有失偏颇,但是作者的这一观点确认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宝贵价值。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这本书算是一本疾病史方面的入门读物,语言诙谐轻松,但是依旧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并引用大量原始史料,我以为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