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一路马不停蹄赶至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
东吴都督周瑜闻讯后立马带兵前往与曹军隔江对峙,曹操有些心焦,原因是自己军队现在长途跋涉。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而且军队成员大多都是北方男儿擅长陆地作战,这样的情况下要横渡长江真的是难于登天。
万般无奈之下,曹军只得稍作休息,加紧训练水兵,以待时机。
俗话说:有人欢喜有人忧,当曹操心急如焚之时,他的下属蒋干心里却在窃喜。
蒋干,是曹操军营里的谋士之一。虽然胸怀大志,博有英俊辩才之称,却一直没有机会崭露头角。遇到周瑜,他觉得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刻到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蒋干向曹操胸有成竹请命道:“丞相,小人有一计或许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便可顺利渡江。”
“不费一兵一卒?先生有何良策,来来来,坐下说来听听!”曹操一听,立马来了兴致,亲自给蒋干参茶倒水,静候原委。
蒋干对曹操这般作为有些受宠若惊,欠身恭敬道:“也是机缘巧合,我与那东吴都督不仅是同窗好友,还拜过兄弟。下官想,只要下官加以引导,周瑜肯定愿意弃暗投明,归降到丞相麾下。”
曹操一听,惊得目瞪口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他乐得仰面大笑,拍着蒋干的肩膀由衷地说道:“嗯,这个主意不错,我想依靠先生的能言善辩定能成功。这事如能成,先生就是大功臣啊!”
“但是如若不行,也不要强求,毕竟先生在武力上是不能跟精兵强将抗衡的.....”曹操补充嘱咐道.曹操的这番言语,让蒋干心里顿生暖意,他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辜负丞相的期望,也不能辜负自己多年的才学。
2
次日,蒋干打扮成平民百姓渡江找到周瑜,这让周瑜分外兴奋。
为表手足之情周瑜在不仅在军营里大摆宴席款待蒋干,还找来当地名声显赫的角儿前来助兴,军营上上下下对蒋干都是恭敬有加,这让蒋干心里有些飘飘然,仿佛自己已经步入那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境地。
曲终人散之后,蒋干心里觉得帐然若失。看着同窗的周瑜现在已经是东吴都督,而自己则一无事成,心中无限失落。
入夜,蒋干平复好自己的心境后向周瑜吐露自己此次的来意。
周瑜不动声色地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上一口道:“蒋干兄,其实我早知道你并非贫民百姓,而只是曹操手下的一位谋士,也大概能猜得到你的意图。但是我没有把你打入大牢斩首示众,首先是念在我们曾有兄弟之交;最重要的是我怜惜人才啊!”
“怜惜人才?”蒋干一听,若有所思地问道。
“是啊,回想同窗之时,你是私塾里的佼佼者,先生对你赞赏有加,同学对你更是羡慕不已。可是这样一位英俊贤才,却只是曹军手下一个并不出众的谋士,金子被埋没了难道不可惜吗?”
蒋干听了心里五味杂陈,过往的岁月像波涛一样在他脑海里翻腾。半响后自嘲道:“人各有命,我的命里没有显赫,求之不得。”
“蒋兄,非也。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小弟别的不敢说,倘若你归顺东吴,凭你的才能再加上我向诸侯举荐,你下半辈子不仅可以扬名立万还可以富甲一方。远的不说,今日我所享受的待遇你明日就能唾手可得。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都不年轻,如果你继续呆在曹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儿时的梦想啊?”周瑜苦口婆心地开导着蒋干。“不过,如若你执迷不悟,我也不会伤你性命,明早就为你践行,望兄弟珍重!”周瑜看着蒋干犹豫不决的样子无可奈何地补充道。
蒋干心里对周瑜的知遇之恩倍深感激,但是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带着满腹疑虑回到客账,久久呆坐在凳。
那夜,蒋干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脑海里全是周瑜的铮铮誓言淳淳善导。
3
次日晨曦之时,外面的阳光透过门帘射了进来,似乎刺疼了蒋干的眼睛。看着这透进来的一束光,他终于下定决心,起床整理衣襟,迎着朝阳走入周瑜的军帐。
两人客套结束之后,蒋干信誓旦旦地道:“周兄昨晚的话令我醍醐灌顶,我已下定决心归顺都督,愿意与都督一起并肩作战共创辉煌。”
“哈哈,好,什么都督都督,我们是兄弟。你先坐着,我马上修书给诸侯,力求给你要一个达官要职。”说着就起身走向书桌。
“哎,周兄不必着急,我有一计,如若成功,不仅可以打败曹军,还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事成之后周兄举荐才更有底气不是?”蒋干急忙拽住周瑜,细细诉说。
周瑜点头应允道:“那蒋兄有何良策可以助我东吴?”蒋干覆在周瑜的耳边一阵耳语,让周瑜连连点头称赞,对大破曹军更有把握了。
吃罢早饭,蒋干辞别周瑜出门了。他一路小跑,汗流浃背地回到曹营,战战兢兢地从怀里取出两封信件递给曹操,曹操一看火冒三丈,气得把军帐里的桌凳掀得七零八落,这不是周瑜的降书,而是蔡瑁和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
蒋干看时机已到,忧心忡忡道:“我本想劝说周瑜归降,不曾想在他的书房里发现这个,吃罢饭就急匆匆地把信带回请丞相定夺。如若还有可需,我再去一趟也行。只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胜算就不太大了啊!”
“那我们就先下手为强,斩了那两个叛党再做计较,先生辛苦了,去歇息吧!”说着抓起降书怒气冲冲地出门了。
一到两人的军营,部下说两人一早就出去训练还未归来。大丈夫明人不做暗事,曹操把降书摆在书桌上,坐等两人归来。曹操虽然越看越气,可是越看越不对劲。
原来事有凑巧。蔡瑁和曹操虽然重逢于荆州之战,可是两人是一起长大的,所以对蔡瑁的笔迹还是非常熟悉的。眼前降书上的字迹虽然很像,可是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莫非有诈?”曹操一则生性多疑,二则想着蔡瑁、张允共事刘琮,荆州之战重逢之后才带着军士归降于他,为这还把谏言的人送上了西天;而且两人主动请缨训练水师,现在整个军队的战斗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他封两人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成为他的左臂右膀。
“如若两人真有叛变之心,何必费尽心血亲训水兵呢?如若冤枉了他二人,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曹操越想越不对劲,可是他又不完全放心,经过深思熟虑,有了新的计较。
大约一个时辰,蔡张二人回来了。刚进军营就被曹操手里的士兵五花大绑,打入牢房。面对那两封降书,两人大喊冤枉,曹操不置可否,下令午间斩立决。
回到军营,曹操一则安排自己的心腹盯着蒋干,一则安排军事会晤。
午间,曹操亲去牢狱斩杀了两名遍体鳞伤血肉模糊的叛党,并且还把人头用布袋装着带回军帐,声称要慢慢喂狗……众人一片唏嘘,不敢言语。
4
当日深夜,曹营营地除了巡逻士兵的声响再无半点杂音,周围寂静无声。
不知什么时候曹营里各大帐篷的暗黑处都几个闪躲的身影。一声蛐叫之后,那些身影都用竹筒都往里面大吹迷烟,静候片刻然后持刀挑帘而入,突奔进去就对着被子一顿猛刺。
可是被子里面不仅没有半点声响,而且更没一点血迹。于是大家满腹疑虑地掀开被子一看,里面空无一人。继而马上听到军帐外一片嘈杂,响起怒吼声,跑将出来才发现外面灯火通亮如同白昼,纷纷吓得身酸腿软,其中就有谋士蒋干。
曹操手拿大刀,扯着嗓子喊:“蒋干,这次你功不可没,快快过来,丞相我信守承诺,一定给你加官进爵。”
蒋干吓得面如土色,连连后退,指着曹军连连对同伴说:“不...要信他的,我跟你们才是同盟。我是周都督的.....”
蒋干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同伴一刀砍下头颅,那头颅滚落在地,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想证明着什么。
这次突袭的小队没有办法,只得以命相拼。无奈,寡不敌众,无一生还,让周瑜叹息良久……
围攻结束之后,曹操命人带回蔡张两人,原来午间斩首只是一个幌子。两人对曹操的信任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誓死追随曹操,不会像蒋干那样倒戈相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