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心》——如何读书与写作

《文心》——如何读书与写作

作者: 唐七橙 | 来源:发表于2017-10-09 23:52 被阅读0次

    一本来自八十年前的语文课本,却有着八十年后都不能及的用心和创新。

    《文心》由教育大家夏丏尊和叶圣陶所著,力求为正在国文求学之路上的年轻小友们解惑答疑,两位先生凭借自己执教多年的丰富经验,书中所写皆是学生们在日常中最关心或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就给读者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文心》以故事的题材写成,把语文的学习与指导放置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在书中,你可以同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在国文学习中产生疑问,并在向同学、父亲、师长的讨论与请教中得到解答。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枯燥的,如果有人觉得学习枯燥,那肯定还是不得其法,没有能够从中领悟到真正的乐趣。而《文心》的编写方式,没有强行地浇灌一通理论和经验,而是首先从引发读者的兴趣入手,把读者们带入他们自己熟悉的环境,放松他们的抵触,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自己对文学的体悟和思索传递给读者。这种真正从读者出发的教学方式,时至今日仍是少有。

    《文心》对文学学习指导最重要的部分,集中在读书和写作,同时这也是最重要、最基础以及最需着重修习的两大板块。首先《文心》重新梳理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以往我们谈论读书与写作,往往会直接将读书和写作笼统地捆绑在一起,认为大量的阅读不过是为了写作时能够有话可说,殊不知在此种思想的指导下,既不能充分地利用读书所带来的的精神体验,也未必就真的能够在“读书破万卷”之后实现“下笔如有神”。

    《文心》中辩证地阐明二者在产生关联之前,首先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不可混为一谈。书本虽是由文字写成,但其精髓却在内容的意趣,如果只是注意文字的功夫,为了写文字而学习文字,那么读书其实也就只是沦为了文字的游戏;再者,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只是学习前人的观点和说话方式而没有写出自己的见解和体悟,那么自己说了其实也等于没说一样。因此,就读书与写作,《文心》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叫“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见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触发,由此及彼,是一种联想及共鸣的功夫,在此之上,我们又可以形成对比分析并进而串联成网的思维方式。

    这首先可用于读书,再实用点来说,可用于我们日常做读书笔记。众人皆知读书要有心得才能算是真正读了一本书,可往往通篇读下来却未尝能落一字到读书笔记中,最后只能是望书兴叹,在一本本翻阅时的浮光掠影中,心中仍然空空,留不下一点曾经有文字驻足过的痕迹。其实,在这里就能用到触发的功夫。前人的作品也是人写的,因此我们总能找到与之共通的经验,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正如书中开篇所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凡是经历过青春的你我,总会有同样的对初恋的懵懂和憧憬,有了这样的经验前提,就可与书中的维特做比对,或是自己的苦闷能够得到应答,或是自己的幸福能够得到衬托,这些都可以成为阅读的体会。这是就实际经验说的。对于知识之间的互相征引同样十分适用,举一个简单的栗子,比如读王维的诗《送别》: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读到最后一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其意绵长,清音有余。诗的结句讲究“贵有余味”,因此以景作结是最常见的结句方式。此时,在做笔记时便可摘录其他以景作结的诗句做横向对比,比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如此,将零零散散的句子按照所属手法归类,既能在摘抄比对中巩固自己所读,又能在分析总结中进一步领会此类写法的技巧,让脑海中分散的知识点产生联系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正是我们读书时能真正做到将书中所学内在化的一种好方式。

    触发对写作来讲,更有意义地则是能否产生新鲜的联想,进而成为写作灵性的根源。品读前人的作品确实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写作素材,但是读书所读到往往是前人智慧的浓缩和结晶,已经是趋向完美的成熟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学习的是方法论或是将书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和论据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之中,而如果我们自己想要写出新的意味来,更需要将目光投向书之外的广阔世界,仔细观察,静静体会,获得新的触发。书中讲到的“竹解虚心是我师”以竹的中空和人的虚心相比就很有意思,前几天我在一本小说中还读到了这样的句子:“往下的日子平静得像是小孩子的鼻涕,流淌地无声又无息”,句子并没有多么华丽出彩,读来却颇有画面感和生动的盎然意趣,这种新意就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细心揣摩。放下书本,放眼生活,用敏感的心灵抚摸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也许笔下就能流溢出一篇绚丽多彩的新章。

    关于触发的功夫,暂且点到为止。心法在手,如何能将其百分百领悟并发挥出来,则需要后续在读书和写作时细细揣摩。

    关于写作,《文心》中还格外强调习作的重要性。书中将写作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习作,即有一定设限的作文;二是应用之作,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实用写作;三是创作,即我们可自由发挥才华与灵感的艺术之作。《文心》强调习作才是三者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应用之作与创作的基础。理解起来非常简单,高楼起于累土,如果地基不够扎实,再华丽的楼阁,要坍塌也只不过是一瞬之间。“习作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有意在写作上有更精深造诣的人,不妨拾起学校中曾经练习过的命题作文。时人常易有种误解,就是常易把学校中的一些行为粗糙地归结为幼稚的行为。其实这些只是恰巧在我们年幼的阶段出现,却是我们众生都能得到受益的方式和方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读书阅历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当的命题并刻意练习,持续的训练终会令你守得云开。

    《文心》中关于读书和写作的心得和方式方法还有很多,细心研读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发现。不过《文心》面向的受众毕竟还是中学生与中学语文教学者,书中内容略显基础,并没有更进一层的讨论和思索,适合通读一遍并时时与书中比对,调整自己在文学学习中不良习惯和误区,至于要在文学的殿堂中更进一步,那么更为深度和专精的作品就是你下一步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心》——如何读书与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gu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