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昨天写了关于志愿填报的几个小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几个小建议》一文。
我先感慨一下:人生就这样,一波接一波,一阵接一阵,所以才有一种活着的感觉。
填报志愿过后,还不算完,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就有要考虑的其他问题,比如,没录取到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怎么办?成绩不好,志愿又没填好,要不要复读?上大学时成绩重要,还是社交重要?
我原来也有一篇文章,专门写过我对读大学的一些建议,可以参看文章《张宗超:为何我还未毕业就已受邀入职?》,而今天我想从专业学习等方面说点感悟。
1.要不要复读这个问题,你可以这么来考虑。
对于高中复读,我身边就有不少,甚至我也曾差点入列。好在我高中毕业犹豫要不要二战时,老师朋友大都建议我:先就业。
挣扎了几天,我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选择了先走出来,先就业。我认识一个复读的同学,又一次我开玩笑说,要不明年来找我吧?对方说,我复读一年还找你?
这话中的意思就不用说了,第二年的高考后,即便该同学想找我,成绩也够不到。我这不是讽刺,我说的是复读是有潜在的风险的,而且还不小。当时我认识的同学,复读的有近10个,最后结果比去年好的,只有其中的二三。
如果你并非大磨大难或特殊原因导致成绩特别烂,也不是因为志愿填报出现巨大的失误,不建议考虑复读。
需要注意,如果你复读有把握到名牌大学之类比较好的学府学习,肯定是好的,毕竟在名校,所能接触的人、了解的信息、平台等的确不一样。
就今年而言,我发现云南招聘偏多的是医学类单位,几乎每次都单位招聘都有医学,而且还是占多数的。你想赶上这波,你最少得在三年前读大学,而且还要读医学才有机会。
——机会是几率的相会。
——机会能被制造就是因为它是动态的。
——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找到路。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往前看,有时候我们觉得是因为过去的失误才造成的错过,其实在未来也还有机会,但这前提是你的要一路向前,一旦停下来,一旦选择守株待兔,就很容易被动。
简单的说,之所以有人能主动的掌控自己的人生,并非开始之前就规划的很好,而是能在前进中不断的调整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3231899/1659c1941f3001cd.gif)
2.被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录取了怎么办?
这是不少同学会考虑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其实生活之所以有趣,不正是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吗?假如你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活多久,那天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要经历什么样的事,想想看,这该是多么无趣、多么让人绝望的事。
昨天还有同学和我说怕志愿报不好,被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录取,就真的太不值当了。我说填报志愿是存在赌性的,之所以需要志愿填报指导,并不是为了万无一失,而是尽可能的规避盲目的选择。
如果真的被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录取,还有最后的一个选择——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常说,只有懂得接纳事实的人,才能更好的看清前进的路。而不懂得接纳的人,会更容易被情绪控制,以至于很难成事。
被不喜欢的学校录取,除了复读之外,也就只能调整心态,学着接纳一所新的学校,不去经历,你肯定无法知道一所学校的独特之处。
如果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的话,这并没有什么。这时候你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首先,不少人读的专业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其次,还有更多人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最后,上大学最本质的一点是通过学习好专业而找到一份好工作,你完全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并不冲突。
被不喜欢的学校专业录取还有三个办法调整,另外,你需要一段时间磨合,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的都不算,要不怎么会有电视剧里的桥段,两个刚开始大吵大闹、针尖对麦芒的两个人,最后恩恩爱爱了呢?这不是没道理。
确定自己的确不喜欢的情况下,你可以有下面三个办法:
第一,进入大学后,除了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之外,务必好好学习,争取考一个好的成绩,然后,争取转专业,转到你喜欢的专业。如果你没找到可以转的,又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就不要瞎掺和转专业了。
第二,转专业泡汤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读好本专业,保证不挂科的情况下,努力去学好你喜欢的其他专业或技能,比如,有的人在大学就读了双专业,有的人就发展了兴趣爱好,做起了陶瓷,等等。
如果你是本科生,另外的办法就是选择读研——跨专业考研,考一个自己的确喜欢的专业继续深造。考研也很忌讳“大家考我就考”的心理,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有问题可以私聊我。
第三,如果你的专业是技术型的,你可以想办法学好它,即便你现在看来并不喜欢它。这方法有点专制,但也有可行之处,就好比没有多少人会热爱学习英语,可高考就是要考英语。有一种人生发展叫做曲线发展,这一点我一直有强调,我们敬爱的前国家总理温家宝读的也不是总理专业吧?看履历就知道,他读的是地质构造专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3231899/f4298ab7712beff0.gif)
3.大学应该怎么学习?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老师说了一句话:“高中时埋首苦读,上了大学,要学会抬头看路。”这句话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后来,在一次公共课上,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大学的?”坐在最后一排避免被点名的我,直接躺枪,第一个就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我说:“在我看来,大学就是一个平台……”
上大学最可怕的不是成绩不好,而是你一如既往的用高中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埋首苦读是没错,可同学,作为一枚大学生,你毕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生存,不是成绩高低带来的什么荣辱感,即便你读研、读博也是如此。
——如果大学毕业,成绩高低还是主导了你荣辱感的筹码,说明你很失败的。
读大学,我给过不少建议,这一点可以参考文章《大学该如何度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3231899/38d46ea72ef4e88a.gif)
我在这里简单的谈几个要点:
第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信息搜索能力。
如何培养独立思考,我在文章《独立思考能力是这样炼成的》有具体的写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于信息搜索能力的培养,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说白了就是懂得主动去获取信息,利用微信、浏览器等工具,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一直秉持什么都是“不懂就问”的风格,有些答案是需要自己去找的。
大学的专业学习固然重要,也的确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除此之外呢?就泡图书馆写作业?搞习题?不不不,这样肯定是会吃亏的,并且会变得孤陋寡闻,你可知道,孤陋寡闻也是一种病?而且还很严重。
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不了解一点信息,是很难立足的。就毕业招聘来说,为什么有的人还没毕业就敲定了工作?为什么有的同学总是比你先知道好的机会?拼的无非就是谁掌握的信息更多、更全、更有价值。
我在文章《干货 | 如何运用微信搜索框学习?》里就专门写过,如何利用微信搜索的方法。
第二,培养你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高中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可大学的学习是以生存为考量。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还是一味的用高中的学习方式——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甚至还自己买习题大量练习的话,只能说明你还没进化完全。
什么是学习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不仅学会了老师教的知识,你还学会了相关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学的是地理专业,因为课堂上学习PPT的制作,就注册了百度账户,制作了一个PPT,促成了几单生意。
什么是会学习呢?同事去听一场讲座,你就是听了一个热血沸腾的故事,然后过几天就没了。而你身边的同学,不仅悄悄的总结了在台上演讲的方法,而且还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并且制定计划开始读专业之外的杂书。
第三,读书,多读书,书是一定要读的。
说读书是为了成功,或成功是因为读了很多书,你信了,除非你傻。但不读书的人,就别想着成功,这句话你不信,严重证明你傻。
不见得所有读书多的人都能成功,但你眼里成功的人,基本都没少读书,更没少实践。为什么要多读书这一点,还可以看文章《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一起读书吧》。
大学最具价值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可竟然还会有太多的人以“我不爱读书、我不喜欢读书、我一读书就犯困”这样的话搪塞自己,真的很让人无语。
更让人无力吐槽是,有很多人会觉得,我是学医的,干嘛要读管理类书籍?我是学营销的,干嘛要读文学类书籍?我是读历史的,干嘛要读销售类书籍?
知识是融会贯通的,你的知识体系越完善,你看问题就越有深度,对本学科的理解就越不一样,最傻的思维莫过于为了追求专注,只读和自己专业类相关的书籍,最后越读悦傻。
我不仅在大学期间读了不少书,现在也一直读,而且还专门建群,带着一群人一起读。读书是自我认知升级最好的方式,也是和读者交流的最好方式。
上了大学,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多跑跑图书馆,多读几本书,亏不了你。
结语:
读大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和建议,而比这些建议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不管你身在什么层次的学校,记住一点——你学校和专业本身并不能代表什么,关键还得看你怎么做,怎么过。
我喜欢“高考可能会影响你的人生,但决定不了你的人生”这句话,与你共勉。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爱写作|爱学习|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职场|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
志愿填报咨询微信 | 1207910681QQ | 21743147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