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学习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作者: 鳝堂集庆 | 来源:发表于2024-01-12 07:34 被阅读0次

《紫禁城的黄昏》,是一本老外写的回忆录。老外的名字叫庄士敦,曾当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外教。

他是个中国通,经李鸿章儿子的介绍,来到紫禁城,做了溥仪的英语老师。

书的标题非常具象,更有意象。20多年前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记得封面是故宫的一角,在残阳西照下,这些古建更显得金碧辉煌,只是太阳快下山了,天也快黑了。这里不是夕阳无限好,而是行将就木的帝制终结。

其实这时候帝制已经终结,溥仪已经退位,但当时的事情比较复杂,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所以当时革命的还不够彻底,因而孙文的遗嘱有“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话。

溥仪虽然退位了,但还是在故宫里当他的小皇帝,而且又继续待了十几年,直到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赶出故宫,这时故宫才收为国有,从私人宅院变成国有资产,并向公众开放。

通常来说,改朝换代时,前朝的末代皇帝结局都很惨,古今中外都差不多。像古代很多前朝的小皇帝都是稀里糊涂就被毒死了。

像有名点的崇祯在煤山上吊;法国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全家遭到灭门,后来这个末代皇帝的尸体也找不到了,被汽油烧得面目全非。

只有这个清朝的末代皇帝,结局不错,是不流血的革命,也被有的人叫做中国的“光荣革命”。当时退位是签有协议的,每年国民政府要给小朝廷400万的工资,溥仪在故宫里继续当他的小皇帝,吃喝仍然不愁。

溥仪的人生算是一个传奇,从万人之上到阶下囚再到普通公民,曾经三次登基,前两次都是被迫的,第一次太小啥也不懂;第二次是张勋的闹剧;第三次则是自己的选择,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其实是日本鬼子的提线木偶。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外国人的视角去看待当时小朝廷的各种事情。

像腐败的内务府,每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中饱私囊。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关,专门管皇帝的吃喝拉撒睡。溥仪退位后,宫里的太监由原来的3000人裁减到1000人,可以想象,那时候小朝廷的架子也不小。

当然了,作者毕竟是一个外国人,虽说是中国通,但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国人,有些观点和说法还需要辨证、客观地去看。

相关文章

  • 紫禁城的黄昏

    每个人的见解和价值观都受到其生活所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能挣脱这种局限性而对于当下、过去和未来有更加深刻和准确的...

  • 紫禁城的黄昏

    所有的离别你赶不上,所有的人你也追不上,所有的门,最后都没能打开。 夹杂在两个时代间的坐着皇帝梦的溥仪,他的人生也...

  • 紫禁城的黄昏

    最近整理从网下下载的一些电子图书,竟发现有两本《紫禁城的黄昏》,而作者却不同,一个是德龄公主,一个是庄士敦,前者是...

  • 紫禁城的黄昏

    此书拿到那一刻首先被作者吸引——庄士敦:一个出生于爱登堡,于1904年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来到中国,一个地道的“中国...

  • 紫禁城的黄昏

    一直都想看末代皇帝,最近几天终于提上了日程,电影挺长,应该是奥斯卡获奖史上,篇幅较长的一部,我看了两个版本,删减版...

  • 想读书目

    细节 我的前半生 紫禁城的黄昏

  • 读《紫禁城的黄昏》

    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电影《末代皇帝》,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溥仪、庄士敦、婉容等人在紫禁城里打网球。不知道为什么,这...

  • 读《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老早听说过的,说他是末代皇帝的英文老师,对皇帝有些影响。 看过外国人写宫墙内的事,传言居多。庄士敦既然给末代...

  • 评《紫禁城的黄昏》:只是近黄昏

    四年前读了《我的前半生》,庄士敦这个人物便引起了我的好奇。正如庄士敦第一次经过神武门时所感受到的那样——“时间和空...

  • 《紫禁城的黄昏》——慈禧章节

    慈禧她是有狭隘的一面,但她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无知女人,只是在国运面前,有时个人利益会占上风,但是不可因为她性格上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紫禁城的黄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n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