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村,要想还有什么让人感到难办的事,出殡要算上其中之一。
老年上人过世,按农村的风俗,要按照红白喜事中的白喜事来办。
农村人办喜事,大多会选择在春节前后,这时候村里聚集的人最多。而老人过世,可不能按照你指定的日子来的。那些小村小户的人家,一旦老年上人过逝,要想风风光光把老人送走,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把人搞得焦头烂额。
农村记事 出殡(一)
在农村,留守在家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小孩。一旦有人过逝,光出殡就要有十几个中壮年男人,抬水晶棺八个人,烧纸钱两个人,放鞭炮一个人,砌墓五个人,一共十六个人。这十六个人是万万少不得的,而且这十六个人与死者还不能有亲属关系,全部都请的是外人,亲属不能参与其中。村子大的,勉强能将人数凑齐,村子小的,只有两个或三个村子的中壮年男人合并起来,拉扯着才能凑齐人数。
老人在快过逝之前,子女就要考虑要请哪些人帮忙出殡,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联系在外打工的人。在农村还有这样的规矩,只要请人出殡,被请到的人,无论以前两家是有多么的隔合和不和,都是不能回的,这也体现了死者为大这一说法。纵使你在外打工一天能挣个上千块钱,你都要义无返顾地赶回来。因为家家如此,哪个家里没有老人过逝?哪个家里又不请人出殡?
出殡的人安排妥当了,接下来还有好多事要做。
设置灵堂。
灵堂要设置在长子的正房里。老人在世时,做子女的再不孝顺,哪怕是让住在偏偶的小屋里 ,断气之前,一定要将其移至长子的正房里。断气后是不能乱动的,有些老人在移床后很快就过逝了。
老人过逝后,家人先拿上箥箕将中堂画盖住,趁老人身上还有余温要赶紧给穿寿衣,时间长了尸体发硬寿衣就难穿了。
穿好寿衣后,家人再拿上老人的一双鞋子在路边烧掉,然后放上一挂鞭炮,告诉村里人,老人过逝了。
这时候就要叫水晶棺了,水晶棺来了后,就要将老人放置水晶棺里。
长子抬头,其他人协助长子将老人往水晶棺里放。
灵堂一般由白喜事服务部代为设置。一块丧帐,中间一个大“奠”字,两边一幅通用挽联,上方一幅横联,将丧帐挂在水晶棺的正上方。
等孝女们的丧帐来了以后,就挂在原先丧帐的前面。红白喜事,红白喜事,老年上人过逝,也算是个白喜事,孝女们的丧帐,可以用红色毛毯来挂。
水晶棺的正前方,是香案,香案的正中摆上老人的遗像,然后再摆上香炉、白烛、水果之类。
水晶棺的前拐角处,还要拴上一只活鸡,丧事期间,每天喂一些米和水,不能让其死掉,在出殡的那天,由出殡人手持一把快刀,一刀将鸡头砍下。砍下的死鸡由厨房人员拿去,加工后在上席时专门放在出殡人的桌上。
水晶棺的四个转盘下,要用四块土基垫着。出殡的那天,出殡人将四块土基在屋内摔得粉碎。
香案的旁边,有一只铁盆子,供烧纸钱用,然后前面是一块蒲垫,供人磕头烧香。
一切就绪后,哀乐响起,孝男孝女们先后烧香磕头,嚎哭一阵子,然后还要抓紧时间做其它事情。 农村记事 出殡(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