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课堂
国学课堂(四十四)

国学课堂(四十四)

作者: 宁静致远_a3ea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21:06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人事天,为人处事,社会治理,自我修养,体悟天道,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啬,精神内敛。一个人内在的自信和智慧去寻求和证悟为啬。

内敛、向内正物自信的智慧是为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不断内求的过程中达到的效果是:通过不断观察,净化心灵,自我超越,道心人性积极的方面不断生成不断强化。贪嗔痴慢疑的种子不断被清理,人性的弱点逐渐弱化减少。

积德表现为一个人内在的智慧、德行、清静逐渐在生成。

重积德则无不克:一个人一旦把内在的智慧开发出来,人性的弱点几乎没有了,就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人很多时候都败在人性的弱点上,表面上看是是没做成(表象),其背后是人败给了自己内在的弱点。

无不克的结果是莫知其极:一旦通过早服、积德这一过程,把人的内在的弱点消解掉,人的道心和智慧不断生成、强化,一个人的能量就会被发挥出来。一个人内在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莫之其极,没办法预测。

可以有国:内圣到一定程度——外王,可以有国。一个人一旦开发出大智慧,境界、格局、能力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可以有国。表面看来一幅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内在的国:一个人内心升起的境界,感受到博大的智慧。内在有了内在的境界才有外在的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国之母,一个人的智慧不是飘慧。飘慧,偶尔说几句聪明的话,办一些事让人觉得有智慧的事,但是他没有根。

根是什么?一个人一旦证悟了自性,开启了内在的智慧源源不断,在各种场合中该怎么看该怎么处理,怎么决断,游刃有余。

是为生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一个人无论外在多么雄伟,多么壮阔的人生。支撑它,外在的国一定是内在的国叫,深耕故事其实是开启了自信的智慧。

长生久视之道:从肉体角度,健健康康(表象)。背后指一个人,到了这种程度才能证悟初步,生不灭,不垢不净,永恒的智慧。

收获:道,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着眼点也会随着心态的变化而变化,对“道”的理解也会赋予其自身的含义。

相关文章

  • 国学课堂(四十四)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

  •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粹,是中...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走进国学课堂

    今天下午,青岛和平鸽之家举办国学讲座,我欣然前往。 地点在位于永平路上的街道文化站。由于我是第一次来这里,担心误了...

  • 国学课堂(八)

    1.《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 国学课堂(十一)

    1.《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 国学课堂(三)

    1.《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

  • 国学课堂(四)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大道:人人都悟道、行道。 仁义:对混乱...

  • 国学课堂(九)

    1.《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课堂(四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sd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