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一下内容运营是什么
内容运营已经成为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员或品牌运营人员的共识,内容是建立品牌与用户链接的焦点,诠释品牌调性和产品表达的不二选择,已经有太多人讲内容运营的事情,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
我从另一个角度撩一下内容运营的事情。
内容运营,可以先拆成两个词“内容”和“运营”。
先说一下我认为的“运营”,很简单,就六个字——用户行为干预。
再说一下我认为的“内容”,同样很简单,就八个字——用户精神价值增值。
之前我聊过营销的本质,我认为的本质有两点,第一点是有需求,第二点是信息不对称。
运营我认为是营销的子集,所以,内容运营本身是为营销结果服务的,本质上来讲是——通过用户精神价值增值,提高信息不对称的势能,引导用户需求,达成营销结果的过程。
内容达到用户精神价值增值的基础是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有三个环节:发出——接收——反馈,信息接收的基础是能读懂,反馈的基础是有共鸣。
二、聊一下风口上的短视频
2016年的时候朋友问我,你怎么看直播这个风口?答曰:流量持续向头部集中,尾部流量离散,直播是颜值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7年,直播的风向变了,开始转向短视频,短视频的爆发几乎与直播一致,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特意针对短视频进行了一番分析后就放下了,分析后的结果:
第一,典型的“头条式”feed流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杀时间的工具,也是一个很好的满足用户“表达欲”和“表现欲”的工具,加之直播的互动式铺垫,很容易引起全民关注。
第二,核心是算法和那1%的KOL,典型的金字塔用户结构,60%的普通用户,25%的活跃用户,10%的优质用户,4%的专业用户,1%的跨平台用户。
第三,赋予了草根创意团队更优的露出平台,如:二次元的萌芽熊和哈哈虎。
第四,内容噪音大,出现比较明显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温婉的车库摇摆舞。
第五,对小众品牌或成长中的品牌,流量有商业化价值,但商业化价值与直播无二,直播商业化遇到的问题短视频同样会遇到。
第六,一定会出台监管政策。
三、聊一下文字的终极力量
上面已经讲了我针对内容运营的判断,为了避免陷入所谓的“专业化”刻板印象,我一向提倡根据“常识”做运营。
举一个常识例子,一般吃瓜群众在看美国大片的时候,关注的最多的是什么?这一个小话题我小范围调研了一下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回答最多的是两个点:第一,字幕;第二,恢宏的场景。
也就是说,整个片子引起共鸣实际上是两方面的作用,画面+字幕,画面塑造氛围,字幕传递信息。
文字才是正常人获取和理解信息的最高效途径。
1.电脑识别的是0/1字节,文字翻译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远高于图片;人脑同理,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的是文字和母语,所有的其他语言进入大脑都会翻译为文字和母语接收和理解。
2.丹尼尔.卡尼曼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出,大脑分为两个系统,无意识的系统1和有意识的系统2,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比较慢。
在用户注意力已经成为战略性稀缺资源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用户快速认知、理解并做出判断和反馈,更需要依赖用户最高效的I/O路径——文字。
所以,写在最后:
1.内容运营没有捷径,积累及用心是唯一,你写的内容有没有用心,用户能感知到,你用心写,用户就会有用心读的可能;
2.内容运营多格式是矩阵的重要构成,核心还需要依赖文字的张力;
3.文案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阳春白雪,需要文字的深入浅出,用户3秒能看懂并获得精神价值增值;
4.内容运营指的是内容的生产、组织和流通,缺一不可,放弃“内容是关键”的想法;
5.内容运营是为营销结果服务的,没有营销结果导向的内容是伪内容。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