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做了两次断舍离,两次都关于社群,第一个我是群主,第二个我是别人的群员。因为不想彼此耽误,我先在自己的社群里,发了一个公告:
嗨,晨型君们!我们社群要迭代升级啦。对不起,我们社群太小,没有让你变现。
对不起,我们精力有限,没有关注到你。对不起,我们时间太少,没跟你好好聊。
谢谢你当初选择了晨型人的社群,但如今的你是否已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愿我们相逢在更高处!祝安,祝好!今晚24:00点前【留下接龙】1、郭依依
2
第二次断舍离,是小二给我的启发:
她说“早上删群,打算下午下班回家路上删人”。
她说“要把更多注意力保留在喜欢的人和事身上”。
她说“在退群时做的列表直接就是留在晨型人里”。
我听话照做了。回家车程的一个小时里,我删掉了90%的社群,直到后台一遍遍提醒我删除太频繁,请稍后再试。
有些群已经失去了本有的意义,有些人也成了过往的回忆。我还删了两个曾经我很重要人的聊天记录及微信。
其实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笑忘江湖。
小二还说“鸡肋的毒素排除后,气血畅通多了。”我也有这个感觉,瞬间都觉得手机变轻、变薄、内存也更大了。
我把这个高酷炫的断舍离跟晨型君的小伙伴们分享,小C的回复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
“我有困惑,我好像不知道怎么下手。我看了一下,校友群,心理学群,拆书帮群,线上微课群,生涯规划群就5个等等等等”。
“有的我需要从里面获取活动信息,有的我要去爬楼找课程,有的我需要爬楼找精华”
“微课是正在进行的…”
“生涯是我刚上完课,我要在里面学案例和争取案例分配的”
(以上均是小C的回复)
如此看来,社群很重要,你也很忙。但初心是什么?目标导向有没有实现?多问自己几遍,或许就可以找到答案。
3
断舍离的背后,是舍得的另外一种诠释,也是开始成长的喜讯。
我开始反思今天自己的得失,我开始合理的支配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也就有了现在的文字记录,关于今天的小确幸。
中午跟朋友聊了下对于各自工作的规划,她想到更大的平台去施展,那个目标瞄准了腾讯。她说除了专业知识,她还要努力学习英语。她很清楚自己自己薄弱的部分,目光笃定,让我自己也跟着热血沸腾。
吃饭间隙,收到小辉的信息。他说“依依,我抽空做了一张小图,下回你写公众号就可以直接插入图片用了”。“哪儿需要改的 可以和我说下” 。我当下是感动的,没错,对于细节我是无法抵抗的。
4
晚上诺诺老师在群里分享了她的部分行程,群里顿时炸开了锅,都很羡慕诺诺老师的充实而高效的生活。
其中分享的一句话扎进了我心底“跳出公司自己做事也是为了以后有更多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不想朝九晚五工作到40岁。”
我开始为自己设定30岁的目标,从今天开始写下微梦想清单。
问问自己,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状态?不要有一丝的犹豫,请一条一条地写下来。
我之前试过,一点都不具象,甚至回答得很糟糕,但今天开始,有点明朗了。恭喜我吧。
晚上还跟诺诺老师对接了一下职场生涯咨询的安排。作为生涯规划教练诺诺老师是敬业和专业的,作为助手的我,也在她的影响下,一步一步地变得更好。
5
对于朋友,我觉得少就是多,有效社交才是王道。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标星朋友不超过5个,保持强链接。
远离负能量的同学,内耗不起,因为你没那么伟大,也还没那么强大。
对于工作,少说多做,少抱怨,多总结。事务性的工作能够磨炼你的心性,创造性的工作能够激发你的创意。我也怕犯错,要命的是同样的错误还犯两次。
允许自己试错,犯错,但一定不能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两次。
对于伴侣,也是晨型君群里得到的启示,分享小R的回答“我期待的另一半应该同时恋人,朋友,伴侣,工作伙伴等多重角色,找得到这样的人,此生应无憾”。你找到了吗?
成长的架势不需要那么大,不需要表现给别人看。
你的种子种在哪里,花就开在哪里。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成长就在那里。
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写完了以上的碎碎念。
灵动的双眸,跳动的键盘,记录着充满期待的生活。
轻轻地跟自己说“好好爱自己,才能保护好你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