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洞察力

作者: 智中的小苑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16:50 被阅读42次

    鄙人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凡是参观书房时看到这本书的朋友,大多会笑。甚至有个朋友曾经建议过,最好把它压箱底。因为他觉得,把这本书堂而皇之的与其他名著摆在一起的话,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他也说不出不对劲的地方。

    这本书就是《金瓶梅》。

    之所以看过这本书,源于小时候听到的一个说法,就是《金瓶梅》可以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的四大奇书。后来长大了,知道了很多国外汉学家对这本书有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比如美国汉学家芮效卫用了三十年时间去翻译它。而毛主席也曾经好几次点评过此书。

    可见,《金瓶梅》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就像相声里的段子所说: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金瓶梅》假托了宋朝的历史背景,实际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晚期,描写了一个县里的成功人士的日常堕落生活。可以想象,一个小地方都如此堕落,那么大城市里、京城里的成功者能好到哪里去?成功者多吃多占、醉生梦死,小人物蝇营狗苟、朝不保夕。整本书里,没有乡贤,没有恪守礼教的遗老遗少,或许真的有,至少反应到晚明社会里缺乏存在感。所以此书的开篇连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婉约词也省略了,一上来就直奔主题:“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这个开篇有其片面性,就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夏朝亡了怪妺喜,商朝亡了怪妲己,西周亡了怪褒姒……那么同理,晚明社会的衰亡应不应当归罪于“潘金莲”?而且:为什么被称为脏唐臭汉的两个朝代可以建立赫赫武功?为什么骄奢淫逸的古罗马帝国可以横扫周边蛮族?

    《金瓶梅》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奇书之所以为奇书,就在于其惊人的洞察力,你总觉得它在影射现实。你会发现,倘若剥离了“成功学”的幌子后,很多光怪陆离的事都能在书里能找到影子。

    书里的“西门大官人”高大帅气,每天优哉游哉的骑着高头大马,戴着眼纱,腰间挂着名贵饰品,身边跟着伶俐乖觉的跟班,走到哪里都有人尊敬的叫“哥”。其实,说不定你也认识过这样年轻有为的“哥”,而且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对你还挺不错的,慷慨好客,不像一般有钱人那般小气。加上又高又帅,开着豪车,带着墨镜、名表,夹着名牌包包,总有女孩子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只不过众人背地里会带着酸溜溜的语气说,这位哥虽然人不错,但生活不够节制,以后的身体健康容易亮红灯……至于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也不会在乎那个过程,只要确认了他是个富一代,就会竖起大拇指,赞赏一番。

    我们或许也见过“应伯爵”们,看着他们平日里溜的飞起的插科打诨,偶尔西门大官人还会调侃他们,或者颐指气使的让他们去叫服务员点菜,隐隐的羞辱下他们残存的一丁点尊严。这时你会发现,“应伯爵”恰到好处的笑容里,会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悲哀,整个过程转瞬即逝、不易察觉,只不过某天“伯爵兄”喝醉了,会给你长篇大论的诉说“其实哥曾经是个二代”的冷暖人生……我们或许也见过“金莲”,说不定背地里还带着鄙夷的口气嘲笑过她的"历史",但当面会小心翼翼,大部分人不会像“笔架山”海瑞那般挺拔笔直,反而客客气气,以免得罪了背后某个不好得罪的人。

    倘若你在一个不大的地方,刚好认识几个活的比较失败、有点破罐破摔的的老愤青。他们会给你绘声绘色的讲述小城故事……你会觉得相当精彩,只不过没有书里写的那么残酷、那么血淋淋罢了。顶多是多年以后,请你吃过饭的大官人在某次体检中查出了一些问题,从此人生进入了贤者模式……

    同样的,据听说“李瓶儿”、“宋慧莲”曾经跟老公大吵一架,闹到了差点离婚的地步……“金莲”的老公在家里、在社会上还是没地位……“春梅”则远走高飞,嫁入豪门,并且帮老公把事业打理的很好……而到了故事的最后,小跟班“玳安”依靠着“个人奋斗”,蜕变成了“西门小员外”,倘若此人命再好一些,世间就有了新的“大官人”。

    终于到了那一天,渴望成功的你也如愿以偿了,请务必告诉自己:这一切不过是侥幸。说不定你会认识一些上流人士,在觥筹交错间跟你说着“相见恨晚”的话,你得好好想想,既然“恨晚”,为何以前视而不见?你的周围也多了很多朋友,他们会不断夸你、捧你,你不妨提醒自己,其中有没有人能在失意时陪你枯坐于路灯之下。如果运气够好,你还会遇到对你盈盈而笑的魅力女子,你可以扪心自问,对方为何而笑,难道你突然就有了魅力?

    如果你不愿想那么多,把一切都当真的话,甚而认为这就是理想的人生,那么你确实适合沉浸在幻象中。

    一个人哪怕再聪明,但如果活得不明白,终究是可怜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瓶梅的洞察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ya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