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气死人了,再也不想去上班了!
男:谁又惹你了。
女:她们看起来一个个很关心你,你真的遇到事情全都不说话了。气死我了!
男:别生气了,别理他们。
女:怎么可能不理,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落井下石我就已经烧高香了!
男:别想了,你又不能改变什么,来吃饭吧。
女:吃吃吃,就知道吃,我吃不下!
男:......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爱人怎么猜得到?不要指责他人,关注自己的感受,再来一遍:
女:气死人了,再也不想去上班了!
男:你看起来很生气啊,发生什么事了?
女:她们看起来一个个很关心你,你真的遇到事情全都不说话了。气死我了!
男:我猜你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发自内心的关心?
女:我只是希望有人真的关心我,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男:那你能告诉我,别人怎样做,你才觉得是真的关心你呢?
女:我......你知道的,我很难说清楚。
男:嗯是很难说清楚,你可以再回想一下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别人来说,那就更难了。
女:好吧,其实当我需要别人关心的时候,我希望就算我自己没有说出口,其他人就能考虑到我的感受,我希望得到这样的照顾。
男: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愿望很难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301727/8063fae6700bbe91.png)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觉得”这三个字一说出口,基本都在表达主观想法,而不是感受。
1.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这么作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这是你的主观判断,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不是感受。可以说“你做了......我很难过”。
2.我怎么这么没用
这是对自我的主观评价,不是感受。这样的句式表达了感受“......我很沮丧”。
3.我真想打死你
表达的是想法,不是感受。“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这个是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你为什么生气?为什么看他就是不顺眼?根源都在于你自己。我们的需要、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会怎样选择?
1.指责自己
是不是我做错了,感到愧疚、自责。
2.指责对方
你凭什么这么说我,感到生气、愤怒!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不再分析对方犯了什么错,自己有哪些需要没有被满足?
4.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不把对方的反驳当做指责和攻击,内心平静,体会对方有什么需要没被满足。
以下是错误句式: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海报出现了拼写错误,太让人生气了。”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你考试不及格,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生气,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习惯了自责、指责他人,往往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从今天起,我们试着使用这样的句式:“我(感到)......因为我......”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生气,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考试不及格妈妈很失望,因为我希望你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3.“我很生气老板说话不算数,因为我想有个假期回家看看爸妈。”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表达了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需要,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对方的本能反应是申辩、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对方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当我们停止指责,开始讨论彼此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我知道,真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真的很难。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我们的心被压抑了太久。任何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的行为,都被视为自私、异类。但是自由、庆祝、自我肯定、情绪交流、相互依赖,这些需要,都是人之天性!
第六章 提出请求
1.不要说反话
“你能不能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换成“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陪我和孩子。”
2.不要说抽象词汇
“你能不能有点责任感”换成“我希望你(如何做)......”
3.明确谈话目的,别发牢骚
“你怎么又忘了打酱油回来,好烦啊!”换成“马上要开饭了,你再出去帮我瓶酱油吧。”
4.提出请求,而不是命令
我们越是把对方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越会被对方看作是命令。
女:我很孤单,今晚能陪我聊聊吗?
男:我真的很累,你找找你闺蜜好吗?
女:你怎么这么自私!
或:你要是真爱我,就会留下来陪我!
如果女方真的在表达愿望,而不是命令,她应该这样说:“你的意思是说今晚你很累,需要休息是吗?”
上期答案:
1.儿子昨晚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无缘无故是评论,也许可以这样说“儿子告诉我他生气了。”“儿子用拳头砸了桌子。”
2.昨晚儿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啃指甲
是观察,不是评论。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是观察。
4.我父亲是个好人(是,否)
“好人”是个评价词。这样说是观察“他过去25年把十分之一的工资都捐给了慈善机构。”
5.他的工作时间太长了(是,否)
“太长了”是评论,这样说是观察“他这周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6.她很霸道(是,否)
“很霸道”是评论。
7.我儿子经常不刷牙(是,否)
“经常”这类词是评论。需要说清楚具体的次数、频率。
8.他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是,否)
是观察。
9.妈妈跟我说话时总爱发牢骚(是,否)
“爱发牢骚”是评论,没有描述具体行为。
恭喜@淺情人不知 全部答对,《非暴力沟通》已寄出,请注意查收。
本期实践:
你的爱人每天要抽两包烟,有十年烟龄,最近咳嗽越来越厉害,之前你想尽办法让Ta戒烟,都没成功还会引起争吵,今天你终于忍不住想和Ta再谈一次,你会怎么说呢?
答案下期公布。
自虐计划继续,为了克服我的懒癌和拖延症。欢迎对心理学觉得懵逼、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监督我。加我为微信好友fly494452229。
如果每周三没有更新学习笔记,罚红包100元,拖一天翻倍。如果2017年6月没有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罚红包1000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