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故事
父亲和他的那些书

父亲和他的那些书

作者: 一缕情丝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07:15 被阅读322次

    ather's Day

    父亲节

    图片来自网络

    “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地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孝顺,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父亲走了,留下了几经辗转舍不得丢弃的书、字、笔记和年代已久的与母亲、孩子、亲戚之间的往来书信等等。看着浸透父亲心血和汗水、记录我们大家庭生活点滴和孩子们成长的字字句句,我的眼睛潮湿了。看着它们,我再次感受到了父母亲一辈子的艰辛,感觉到了父亲留下这些资料的弥足珍贵。

    忧心的是,父亲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该如何保管。不管是让谁管谁来管,我真的都不放心,只怕哪一本书、哪一个本子,哪怕是它们中间夹着的一张小小的纸屑,我都害怕因保管不慎而遗失。

    <1>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六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父亲。想念父亲的音容笑貌,想念和父亲在一起的一点一滴。

    父亲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和写字。家里的书和报纸无处没有、无处不在。从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老、到去世,不管住多大的房子,床头、茶几、书架、书桌、书柜,还有卫生间专门放的凳子,哪哪都是书或报纸。院子里的藤桌藤椅,甚至花盆边都有他干活累了坐下随手可拿起看的书或报纸。

    我抓拍的父亲母亲

    父亲是2012年3月28日去世的。在ICU重症监护室里治疗期间,父亲仍坚持让弟弟妹妹买当天的报纸给他看,手里总是离不了报纸。到了26日那天,就有一种不好的征兆,父亲戴了很久的眼镜掉到地上把镜片给打破了。弟弟知道父亲一会儿都离不开眼镜,随即急急忙忙拿着破了的镜片跑到眼镜店按原度数配了一副新眼镜。然而,等新眼镜取回来,父亲就再没能戴上眼镜看他钟爱一生的报纸,最后两天终于歇息下来,然后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1982年父亲从新疆调回陕西,通过邮局托运回来用木板订的结结实实的几个箱子。当时我们住在母亲单位城建局院子,把箱子从邮局拉回来的时候,院子里的叔叔阿姨小孩们都很新奇,托运回来的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结果当父亲用老虎钳把所有钉子拔掉,启开一条条木板,打开看时大家都大失所望~原来里面装的全都是书!

    父亲的书不少,刚开始大都在床底下的木箱里放着。每到天气好的时候,父亲总爱整理他那些宝贝书。闻一闻书香,掸一掸灰尘,让它晒一晒太阳。平时要看的书报杂志都在书桌上和书桌自带的柜子里放着。

    直到经济条件好转以后,家里重新装修了房子,虽给父亲准备了专用书房,但父亲已到古稀之年,弟弟只好给父亲买了精致的书柜和写字台摆放在卧床边,以方便父亲读书和写字。

    抓拍父亲看报的镜头

    父亲最欣赏和喜欢的是爱读书的人。不管是大人和孩子,只要TA是个爱读书的人,父亲便会赞不绝口,总是说:爱读书的人做事都走不了大跤,都是值得交往的人。

    父亲常常给我们说起他的同僚董县长的两个儿子“董县长那两个儿子真的不错。太爱看书,我啥时候到书店去他们都在那里看书”,“你们啥时候能像董县长的儿子那么爱看书就好了!”。对我们不太爱读书真的是感到有些失望和不满。

    董县长的两个儿子都是清华北大知名品牌学校的学生,后来一个在美国工作,一个在北京工作。“神州五号”发射的时候,董县长的儿子就在发射中心,父亲由衷地说道:爱读书就是不一样!

    父亲有个至交我们叫他李伯伯。他和父亲常来常往直至去世。他们经常一谈就没完没了,一谈就是大半天,这边催着吃饭,那边谈论不休。

    父亲母亲和我说:老李(你李伯伯)肚子里学问可不少呢!正因为他肚子里有知识,一般人他都看不上,能跟他说上话的人很少,能交往的人就更少。和他在一起交流,从他身上可以学到东西,互相切磋好多问题。

    听了父亲的话我们也不再说什么。自古以来有学问的人都会有些怪癖,或者说自恃清高,“自古圣贤多寂寞”也不是没有道理。李伯伯去世,父亲很难过,说世上少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还作诗进行悼念。

    弟弟朋友家的孩子乔乔,常常随父母到家里来玩。每次来,父亲都要关心地问这问那问个不停。父亲在和她交流中得知她是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因而越发的喜欢。孩子也很喜欢父亲,爷孙俩交流起来也是没完没了的。

    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常常会连带着对我们进行教育:你们都不爱读书,你们的孩子能喜欢读书?读书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结果。父母不读书,就别指望自己的孩子爱读书!临了父亲还会补充一句:爱读书的孩子长大肯定有出息!父亲的眼光没错,乔乔考上陕西名牌交大研究生后,又因为才华出众如愿留校。

    <2>

    父亲常说:太可惜了,几十年过去,那么多的好书,在一次次搬家的过程被一点点淘汰丢弃,剩下的不多了,想想都心疼。有时候还会自言自语地感叹“你们姊妹仨个,都不爱读书,留下这些书也没有多大用途!”。

    父亲没有说错。说起读书,我们姊妹仨都各自感慨读的书的确太少。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姊妹仨加起来读的书没有父亲一个人所读的书多。最好的要算妹妹,毕竟经过了四年大学的正规教育和两年在职的研究生学习,比之于我和弟弟读的国内外名著要多很多。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其实,我们小时候都是爱学习爱读书的好孩子呢,不信你看照片(偷笑)。

    父亲拍的我们姊妹仨

    父亲给我们姊妹仨在新疆人行家属院的房间学习时照的照片

    我小学期间就已读过《红岩》《金光大道》《家·春·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等等名著。成人以后虽然读的书不多,但是,现代作家铁凝、池莉的书也还是读了不少,而且在父亲为我们订的《知音》《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中也不断汲取着养分。只是后来,不知道哪一天起,再没有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去读书。

    父亲知道我爱读小说,曾经有一次在西工大地摊上给我买了池莉的长篇小说。妹妹对父亲说:我就在图书馆工作,我姐想看了借一本就行了,何必花这冤枉钱!父亲却说:借下的书和买下的书看起来不一样。借下的书因为有时间限制,容易走马观花,买下的书是掏了钱的,会认真去看去品读。这本书现在还在我这保管着,每每抚摸起它来感觉父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书上面还留着父亲手上的温度。

    这让我想起看到有篇文章说:到影城看电影,因为付了费,所以电影再烂因为掏了钱,所以打瞌睡都要看完。这与父亲说的不就是一个道理吗?自己的父亲真的很伟大,为了让我们好好读书,哪怕砸钱来倒逼我们读书学习,真是用心良苦!

    大概是结婚以后结束姑娘生活开始吧,读书的爱好习惯也随着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茶岁月而流逝。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好像就是结婚以后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发生着变化。除了工作、家务、管孩子,业余读书的时间本身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对于你绕有兴致的读小说,周围没有人起反应和你发生共鸣的时候,读书的欲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磨殆尽。当然,这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意志力不够,不能影响别人,反而被别人影响和同化。

    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们现在都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用读书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特别是弟弟在有限的不算大的客厅装了偌大的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各类书籍,孩子们时时处处都可以摸到书籍来看,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汲取着书里的养分。父亲在世的话一定会乐的合不拢嘴,想必父母的在天之灵也能够安息了。

    <3>

    父亲常说,到一个家庭里,不管房子有多少有多大,先要看有没有学习的地方,有没有书房和书架。

    原来和父母五口人住一间房或住一间半房的时候,家里尚有书柜和写字的桌子。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房子越住越大,但是,家里可以放书、读书、学习的地方和空间相比其它东西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小。

    我常把没有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学习上懒惰的理由,总认为学习条件不好,没有能让自己可以安下心来静静学习的书房,没有自己的书柜,不能摆自己爱读的书和喜欢的笔记本,不能让自己做到信手拈来,品读和记载心中所想等等。

    文友在朋友圈发过的一条信息:”我去家里小坐。那单元房年代已久远,室内无一件华丽摆设及家具,到处都被字画和书占据空间,唯一高档的电器就是电脑,被放在客厅一狭小角落里,键盘已把台面空间占完。然两张书法台案却占了一个客厅、一间卧室,令我内心感慨不已!”。看后我也曾为此感动,又感觉自己的还是没有达到作为读书人应有的思想境界。

    想起父亲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读书和学习,自己也会感到惭愧万分。

    <4>

    最难过的事是为父亲最后一次装订杂志。

    每年父亲都会把家里订的杂志按季度或按半年装订一次。最早以前父亲都是自己用锥子戳窟窿拿绳子装订好,然后找结实的牛皮纸做封面封好,写上X年X月第X册。后来,银行有了自动装订机,父亲每到整理好后就交给我,由我来帮父亲拿到单位去打孔,用铆钉铆好,用我们装订账本的封面帮父亲粘贴好,再交给父亲自己写封皮保管。

    2012年跨年以后,父亲又将上年的各类杂志整理好交到我手上说:你给爸爸把这些(杂志)带到单位去,给爸爸装订一下,没时间的话把封皮拿回来,爸爸自己糊封面。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也许是父亲说话时流露出的神态中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奈,我心悸地看了父亲一下,赶紧接过杂志抱上,二话没说满口答应,拿到单位去装订。我很快装订好,封面不够,我还专门跑了一趟文具店,买来相同格式的档案封面,认认真真帮父亲粘贴好,交给父亲。父亲抚摸着装订整齐的杂志,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当时根本就没有多想,后来回想起当时的一点一滴,实在记不清是父亲在交给我杂志时还是我装订好后交给父亲时,清晰地记起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给爸爸也许是最后一次装订了。也许是父亲已经预感自己时日不多,我很傻,竟然傻到啥也没有听出来,没有听出来这最后一次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也十分庆幸这最后一次,自己没有像平时有时候做事嘟嘟囔囔说一堆不情愿的话。

    <5>

    父亲常对我说:每个人的大脑库存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多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常批评我,说我脑子里的东西都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仓库里,真正到用的时候,才翻腾过来翻腾过去寻找,半天又找不着。让我把脑子好好整理一下,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不该记的就在脑子里全部删除掉,免得占地方。说话时不要抢着说,啥时候都要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干事情要知道啥事能干该干,啥事不能干不该干,然后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但是,有时候大脑也会不听指挥。有些事不是你想忘记就能忘记,有些事你想记住就记住。有些事情有些回忆会在记忆里慢慢淡忘直至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有些可能一辈子至死都不会忘记。而忘不掉的必定是对自己有着深刻影响触及心灵的事情。

    我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提到关于父亲和《静静的顿河》的故事,因为父亲常常提起这本书。

    父亲经常说起关于他读苏联作家米哈依尔·肖洛扶霍夫斯基的《静静的顿河》时候发生的故事。每每说起那段往事,父亲都会绘声绘色兴奋不已。说他那时候工作忙,整天跑的马不停蹄,难得有时间静下来看会儿书。当时主席台上面开着整风会,他干脆抓紧时间偷着看书。等到整风会开完的时候,他已把全套三本书全部看完,真的是收获太大太大。

    还说作家的名字太长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住,老是把《静静的顿河》说成“顿顿的静河”,而且咋纠正都纠正不过来。父亲说的时候,好似不经意的那么一说,可是,我知道经常提及,不外乎当时整风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着,在那种政治环境下读书本身让人难以忘怀,要么就是《静静的顿河》著作已潜移默化到父亲内心深处。

    早就想有时间读一下父亲常挂在嘴边的《静静地顿河》这本书,总是借口没有时间而未能如愿。近日有幸收到文友赠送的这本电子书,打开一看,光看内容提要,就被书中人物介绍所深深的吸引……

    “这部作品的实质,这部作品的核心是什么呢?作者肖洛霍夫说得很清楚,就是要表现人的魅力。人的魅力就是人性美和性格美,特别是中心人物格里高力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作者重笔墨表现他的善良和光明磊落的胸怀。一写到他的优秀品质,作者就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笔。”

    “只因为他有着刚强、正直、善良、求实的品格。”

    “他丝毫不想向上爬,不巴结上级……既不想当官,又不想发财。”

    难怪父亲喜欢这本书,父亲在我心目中简直就是格里高力的化身,从不趋炎附势、阳奉阴违;正直善良待人、光明磊落做事。我下决心要认真的去读这本书。

    爸爸:今天是父亲节,您在那边还好吗?好想再聆听您的教诲,好想看您读书写字的身影,可是,梦里都难得和您相见......遥祝父亲节快乐!

    世上有一种爱如千丈山崖上的长青藤,永不枯萎;世上有一种爱如苍茫大海中的罗盘,指明方向;世上有一种爱如父亲的教导,长留心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和他的那些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bieftx.html